楚天都市報訊(記者陳俊)9月9日,秋高氣爽,金菊飄香,兒童公園西側人山人海,隨著挖土機的隆隆馬達聲,宜昌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陵八景之一——古佛寺修復擴建動工了。
這次修復擴建對原來大殿進行落架重修,并新建天王殿,鐘樓,鼓樓,兩側僧寮區,藏經閣及大型地下設施。規劃用地2000余畝,總建筑面積3500多平米,總投資5000余萬。記者從建設方了解到,擬建地面停車位40個,立體式停車位3層41個,總停車位81個。設計天王殿2層,鐘鼓樓2層,大雄寶殿2層,僧寮2層,藏經閣2層。
整個建筑由寺廟建筑和廣場建筑組成,一個大型停車場加一幢公廁組成配套設施齊全的建筑群。場區沿珍珠路分別設置一個消防入口,可分別進入各個區域,主要車行道順應建筑基本呈環線狀,簡潔便利的交通體系,將廠區各功能區和前期外部交通系統緊密相連。
施工方川英古建筑公司的工作人員唐先生告訴記者,古佛寺是宜昌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重修方案經多方論證,聘請有豐富經驗的古建筑設計公司湖北海業公司設計,從設計,購買材料到施工,都嚴格遵守古建筑施工管理規范,在保持原貌、文物的基礎上,保證創新的古佛寺莊嚴肅穆,成為名副其實的西陵美景。
古佛寺的前世今生
據考證,古佛寺座落于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區現珍珠路103號,始于元代。整座古剎坐東朝西,造型莊重,古樸典雅,是目前宜昌市內僅存的一座古寺廟建筑。
古佛寺與寺內雕成于元代至元三年的釋迦牟尼佛像,1963年被市政府定為市重點文物。1988年,經北京和本省有關專家考察鑒定,此寺被認定為市級重點保護文物。 1999年該市在申報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中,也將此寺作為重點文物列入申報材料。
后因歷史因緣故,寺院規模逐漸縮水,目前僅兒童公園一隅。歷史上宜昌地區的歷屆佛教協會會址都設立在古佛寺,1912年、1928年、1936年的宜昌地區佛教協會先后都成立于古佛寺。
今天市民看到的古佛寺,是重建于1927年,結合宜昌地方建筑風格設計營造的佛教殿堂,是三峽地區珍貴的建筑遺產。
古佛寺歷史定位
據《宜昌縣志》所載,宜昌有六處城市古建筑,古佛寺是宜昌城區唯一幸存的較為完好的寺廟古建筑,也是反映宜昌歷史上佛教活動的紀念性古建筑之一,又是一座由古代向近代過度的典型建筑,具有一定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除了讓人驚嘆其古老外,寺廟的建筑本身也充滿了藝術性。在建筑造型、圖式、內部裝飾和色彩運用等方面,都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