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記者從省檢察院獲悉,最高檢日前對各省級檢察院報送的160份文書進行評審,最終確定22份文書為優秀說理檢察法律文書。其中,確定為優秀的公益訴訟文書有2份,十堰鄖陽區檢察院行政公益訴訟起訴書為其中之一,并在《檢察日報》全文刊登。
入選的22份優秀說理檢察法律文書包括審查逮捕文書2份、公訴文書7份、不起訴文書1份、刑事抗訴文書2份、民事訴訟法律監督文書6份、公益訴訟文書2份、檢察建議書2份,基本涵蓋檢察工作各個環節。
圖:檢察日報
為啥此案被樹成標桿?
這是我省首例檢察機關提起并判決的行政公益訴訟案。
2015年5月,十堰市鄖陽區檢察院在履職中發現:2013年3、4月間,吳某等人在未經林業主管部門審批同意、未辦理林地使用手續的情況下,在該區的國家級、省級生態公益林內開采石料,擅自改變林地用途,鄖陽區林業局對吳某等人的違法行為作出限期恢復山林原狀和罰款的行政處罰決定。
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后,鄖陽區林業局怠于履行職責,致使該決定得不到有效執行,剩余罰款未依法收繳,吳剛等3人非法改變用途的林地至今未恢復原狀,導致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仍處于受侵害狀態。
圖為十堰市鄖陽區檢察院起訴該區林業局怠于履職案庭審現場
2015年12月12日,鄖陽區檢察院向鄖陽區林業局發出檢察建議,建議該局要嚴格執法,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執行對吳某等人的行政處罰決定,并采取有效措施,恢復被破壞的林地植被。鄖陽區林業局在收到檢察建議一個月內既未將辦理情況書面回復檢察機關,也未履行法定職責,涉案林地一直未恢復原狀。2016年2月29日,鄖陽區檢察院以鄖陽區林業局為被告向鄖陽區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訴訟。
2016年5月5日上午,鄖陽區法院依法公開開庭審理此案。經過充分舉證質證和辯論,法院當庭作出判決,支持了檢察機關的訴訟請求,依法判決確認鄖陽區林業局在對吳某等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后怠于履行職責的行為違法,同時責令鄖陽區林業局繼續履行收繳罰款和監管被毀林地生態修復的法定職責。
公益訴訟人在法庭出示證據。該案被最高檢評為標桿案、樣板案,印制光盤向全國推廣
鄖陽區林業局主要負責人到庭應訴并當庭表示,將從此案中汲取教訓,在全系統開展學法、守法、執法教育,確保每名執法者都能文明、公正、嚴格執法,促使執法能力和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
案件宣判后,省林業廳專門向全省林業行政部門下發文件,要求各級林業部門高度重視檢察機關監督,引以為戒,認真整改、切實規范林業執法,并在全省范圍內開展規范執法自查活動,查找、整改違法作為和不作為的問題。
檢察官教你如何寫起訴書
1、必須寫明被告的姓名或名稱與住址或所在地址,因為“有明確的被告”是人民法院受理案件的法定條件之一。
2、訴訟請求。要寫明請求法院解決什么問題,提出明確的具體要求。如只寫“要求被告賠償損失”,而沒有寫明具體請求數額等,法院是不會立案的。如果有多項訴訟請求,也應分別具體寫明。
3、事實與理由。該部分是訴狀的主要內容,一般包括六個要素,即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和證據等。書寫時應以陳述事實和理由為主,詳略得當,不可用過激或侮辱性的語言。盡量簡單地做到“事實清楚”“理由充分”,并援引有關法律條款和政策規定。
4、證據及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址。提起民事訴訟的原告負有舉證責任,要能夠舉出證明案情事實,支持自己訴訟主張的各種證據,包括書證、物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當事人的陳述、鑒定結論、勘驗筆錄,等等。列書證,要附上原件或復制件,如系摘錄或抄件,要如實反映原件本意,切忌斷章取義、并應注明材料的出處;列舉物證,要寫明什么樣的物品,在什么地方由誰保存著;列舉證人,要寫明證人的姓名、住址,他能證明什么問題等。
5、寫給誰。尾部要寫明受訴法院名稱,起訴人簽名,法人應該加蓋公章,并注明起訴日期。附件除寫明起訴狀副本×份外,提交證據的,還要寫明證據的名稱和數量。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陳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