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小鈺在出租屋內寫字
圖為小鈺一年級平時學科成績均為“甲”
楚天都市報記者劉孝斌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黃士峰
9月1日,是中小學報到開學的日子。8歲的小鈺卻暫時沒有學可上,只能在廢品堆里玩耍。小鈺的父親盧恩利,是黃陂區農村人,目前在武漢光谷流芳老街以收廢品為生。看著兒子不能上學,他有些焦慮,給楚天都市報《幫到底》欄目打來求助電話。
8歲兒子哭著要上學
父親感到心酸內疚
前日上午10時許,楚天都市報記者在一棟待拆遷的私房里,看到了獨自玩耍的小鈺。房子一樓的客廳、門口和旁邊的空地上,堆著各種廢舊物品。
一件黃色T恤,一雙藍色卡通涼鞋,頭上留著特殊發型,8歲的小鈺看起來特別活潑可愛。他從房子一樓的最深處跑出來,又快速跑進去,來回好幾趟。
看到父親盧恩利騎著三輪摩托車,拉著一車廢品回來,8歲的小鈺立即停止跑動,上前幫忙。他從父親手里接過一個裝廢品的黑色塑料袋,一直提到房子旁邊的廢品堆里,交給自己14歲的姐姐放好。然后又返回三輪摩托車旁,提上另外一個裝廢品的黑色塑料袋,再交給姐姐。“兩個孩子都很懂事聽話,小鈺雖然才8歲,但經常幫忙干一些小活。”盧恩利看著兒子說,9月1日看到其他孩子去上學,小鈺望著他哭喊著也要去上學,當時他覺得特別心酸。
玩了一會兒的小鈺,拿出自己讀小學一年級時的語文課本,用鉛筆開始寫字。雖然寫得不工整,但是寫得很認真。
當記者問他想不想去學校上學時,小鈺靜靜地看著記者,不說話。但是他的眼神中,充滿了對繼續上學讀書的渴望。
教育部門表示盡量提供幫助
不能讓適齡兒童沒學上
48歲的盧恩利介紹,他是黃陂區姚集街鄧咀村人。他父親20多年前已經去世,母親去年農歷9月去世。他是5個親兄弟姐妹中的老幺,哥哥和嫂子常年在青山區一個工廠打工。另外他還有3個姐姐,一個姐姐家在黃岡市紅安縣,一個姐姐在廣東打工,還有一個姐姐雖然在姚集街但身體不好。
2016年11月,盧恩利和妻子辦理離婚手續,兩個孩子均判給盧恩利撫養。大女兒2004年出生,只讀了小學一年級,早已自愿輟學在家。兒子小鈺2011年8月出生,去年在姚集街李集小學讀一年級。
從4年前開始,盧恩利在光谷流芳老街一帶租房從事廢品收購,他女兒跟著幫忙做家務。盧恩利說,去年兒子在李集小學讀一年級,是小鈺身體不好的姑媽幫助照顧,他回去的時間比較少。但小鈺的姑媽體弱多病,現在每天打針吃藥,已無力照顧小鈺。所以今年從放暑假起到現在,小鈺跟著他來到流芳老街。每天他出去收購和銷售廢品,兒子就跟女兒在租的房子里玩。他回來,兒子會幫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他很感動也很內疚。將兒子送回姚集讀書,需要盧恩利跟著回去照顧。但家里不多的土地已經承包給他人,身體不好的盧恩利在當地找不到合適的活干,無法養活3人。
盧恩利說,他想在光谷流芳老街一帶找個學校送兒子去讀書,但小鈺的戶籍和學籍都在黃陂區姚集街,達不到光谷流芳老街附近學校入學條件。9月1日是開學報名的日子,由于沒回黃陂區姚集街李集小學報名,8歲的小鈺無學可上,只能在廢品堆里玩耍。
武漢市教育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在正值開學季,不能讓適齡兒童沒學上。在調查了解此事后,將依據相關政策,盡快想辦法為小鈺尋找一所合適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