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產品到期不兌付、校園貸款有貓膩、非法傳銷網絡化……怎么辦?你不知道的銀行內部金融風險防范高招都在這兒。
8月31日,由中國金融工會湖北工作委員會(簡稱“湖北金融工會”)主辦的2018年湖北銀行業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勞動競賽在武漢舉行。
競賽通過賽前評審、現場講解、展示相結合的方式,對2018年全省銀行金融機構打好三大攻堅戰、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階段性的工作成果進行一次全方位的展示和檢驗。共有來自湖北銀行業機構13個單位的15個項目報名參加此次競賽,參賽項目涵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理財“飛單”風險、房地方市場風險防范等多個細分領域。
“我行開發了針對大金融、多頻次異常歸集資金的監控模型,對模型產生的預警任務,延伸核查任務,發現線索及時報告,涉嫌非法集資、洗錢、詐騙、出租出借賬戶的,按要求對有害賬戶進行處置……”來自中國民生銀行武漢分行的防范化解社會非法金融風險的項目讓同行們眼前一亮。
掌上支付、隨手掃碼、電子轉賬、人臉識別……金融數字化、智能化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風險如何防范?來自中國農業銀行的“新形勢下湖北農行信息科技風險防控工作”項目提供了可行的解決方案。據悉,農行現有260個網絡系統,終端設備達3萬余臺,信息管理成為其日常工作重要一環,稍有不慎便有可能使百姓財產受損。該行借助紅外外測溫槍等先進設備,在確保硬件運行的情況下,引用高科技病毒防護體系,使系統云端集成化,以確保系統高效運行。
“這是我省首次在當前新形勢下開展的金融風險防范技能競賽。競賽面向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湖北金融工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競賽旨在踐行社會責任,推動各級監管部門和銀行業金融機構充分認識打好三大攻堅戰、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工作的重大意義,是促進湖北金融各項業務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舉措。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李婷 通訊員謝文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