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是促進全省經濟運行的頂梁柱和壓艙石。8月30日,全省工業經濟運行調度暨政策落實推進會透露,今年1-7月,我省工業經濟總體平穩,但受內外部經濟形勢變化影響,“穩中有變”。
哪些領域發生了變化?如何推進工業經濟穩增長?
工業企業效益持續改善
全省工業保持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態勢。
工業經濟增速處于合理區間,在全國位次有所前移。1-7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7.6%,高于全國1個百分點,高于去年全年0.2個百分點;從全國位次看,我省工業累計增速由5月份的第14位,前移到7月份的第13位。
工業企業效益持續改善,利潤增長加快。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1001億元,總量居中部第2、全國第7位;利潤總額增長15.6%,同比加快5.5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6.34%,同比提升0.83個百分點,為近三年來較高水平。
工業投資也在持續發力。1-7月,全省工業投資增長15.2%,同比提升5個百分點;技改投資增長37.6%,同比加快15.1個百分點。
工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已有初步成效。1-7月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3.2%,快于全省工業增速5.6個百分點,對全省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14.1%。
傳統支柱產業支撐衰減
“穩中向好”的同時,也存在著“穩中有變”,全省工業經濟出現新特點、新變數。
汽車、煙草等一些傳統支柱性行業出現波動,支撐有所動搖。受市場銷售放緩、產業政策調整等影響,汽車行業后勁不足的問題開始顯現,增加值增速已由去年同期14.8%回落至8.1%,為近年最低水平。汽車產業對全省工業增長貢獻率由24.8%降至13.6%。此外,煙草行業受生產計劃約束,1-7月增速也有所回落。
今年來,我省去產能、生態環保及安全整治力度較大,重化類產業增速普遍較低。1-7月,鋼鐵行業增加值僅增長0.9%,建材行業僅增長1.6%,化工行業僅增長6.1%。
省經信委相關負責人指出,工業增速回落,深層次原因是產業結構調整滯后、新舊動能接續不足。
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今年是我省實施“萬企萬億”技改工程的第二年。近兩年,我省技改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對工業穩投資、穩增長都起到了較好的支撐作用。
省經信委表示,下一步,繼續把穩投資作為重要舉措,更大力度抓投資技改,進一步加大“萬企萬億”技改工程實施力度,以工業投資促內需擴大,以工業技改促轉型升級。
我省把握新一輪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和制造業補短板工程等政策機遇,積極爭取國家重大投資項目和資金支持。省經信委將重點謀劃5G和工業互聯網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芯屏端先進制造業集群、信息光電子、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智能裝備制造、化工新材料、節能環保等七大項目。
為推進工業經濟穩增長,省委、省政府出臺了工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降低企業成本、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等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支持政策。
然而,很多企業反映“政策獲得感不強”。據省統計局專項調查,企業家對我省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等6個文件的綜合知曉率僅為39.5%。此外,政策文件從省級發布到市級配套出臺用時過長。省經信委要求,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各地及時出臺具體配套辦法,將惠企政策不折不扣落實。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張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