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消費出現了虛擬與現實、線上與線下并存的消費形勢。消費者也由以前的“大眾”逐漸劃分為“大眾”、“小眾”、“精眾”三種不同的消費群體,這三種群體的一個共性就是認同“品牌”,相信在日常看電視,央視推出的“國家品牌計劃”也讓大眾有了初步感知。
例如,在一款產品價格和質量相同的情況下,A款產品是市場知名度較高的品牌、B款產品是市場知名度相對較小的產品,那么毋庸置疑,消費者一定會優先選擇品牌知名度較大的那一款,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在消費者心理層面上認為A品牌可能在質量、款式引領等各方面更有保障,而實際消費者并沒有區分兩款產品到底好在哪里、差在哪里的能力,只能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被營銷而去感知。

正是因為全面進入品牌經濟時代,進而大部分企業認知了品牌的重要性,大量高薪招攬相關人才,但現實中這方面人才相對匱乏,市場上亂象也很大,在去年,我曾發表過文章提到過我國在品牌管理、策劃專業的人員的現狀,中國企業的品牌管理整體水平還比較低,不論是企業高層管理者還是做市場的多數人員只認同短期增長業績,缺乏品牌思維理念,也就是目光放的短淺,不會進行長久戰略,從而導致企業、產品發展戰略定位失敗,讓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走了很多彎路,給企業財力、人力、物力以及時間上造成巨大損失。
品牌管理對這方面人員有著較高的要求,不僅需要具備市場營銷、廣告宣傳、傳播、公關、企業管理等方面知識,更重要的是對品牌發展規律趨勢有較深刻的認知和掌握。而大多數高管認知還停留在寫寫、畫畫初級階段,這需要企業高管們提高自己的警醒。

在剛剛我已經談到新的消費形勢、群體已經形成,那么在新的消費形勢、群體出現后必然會產生新的價值關系,這就需要我們去探索品牌符號、品牌關系鏈和品牌價值認同感,如何讓這些要素產生的同時,進入消費者的心智,這就需要品牌管理策劃出一種新的商業模式。
(作者:楊曉春,國家高級品牌管理師、中國生產力學會服務與品牌建設委員會副秘書長、科技部中國科技咨詢協會創業導師工作委員會導師、《知音》名家專欄特邀作家、《品牌觀察》研究員、今日頭條、騰訊、搜狐、網易、新浪、鳳凰等多家媒體專欄作者、多家企業協會高級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