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病床邊的餐桌借面積,將餐桌變身為健康宣教陣地。近日,到武漢市婦幼保健院生產的吳女士,發現健教處方變了樣,不再是一張普普通通的折頁紙,而是貼在了病床的餐桌面板上隨時可看。小小創新帶給患者“有溫度”的護理服務,獲得點贊。
“這樣很方便,吃飯的時候,就可以瞄兩眼,邊吃邊學習。”家住硚口的吳女士剛產下二寶,與兩年前手忙腳亂的狀態不同,這次她變得游刃有余,不僅是因為有生產過一胎的經驗,還有一份特殊的健教處方幫助。
兩年前,吳女士生大寶時,由于是頭胎,一家人十分重視,擔心不能科學的照顧寶寶,照顧她生產的媽媽王婆婆特意準備了一個小筆記本,以便記下護士傳授的科學育兒知識。有時候護士口述的快,筆頭來不及記下,得問好幾遍才能記全。總是麻煩護士一遍又一遍的說,王婆婆不太好意思,也覺得十分不便。有時候,寶寶突然吐奶了,不知該怎么處理,一時又不能馬上叫來護士查看,為此,一家人常常忙的手忙腳亂。
如今生二胎,吳女士再次選擇了武漢市婦幼保健院,住進了家庭化產房,她發現,這次有些不一樣了,除了環境更好、監護和護理功能更強大外,健康教育處方的形式也有改變,不是發到手里,而是貼在了床邊的餐桌上。產前到底該準備一些什么,產后可以吃些什么,母乳一天應該吃多少次,母乳喂養時嬰兒含接乳頭的正確姿勢,寶寶到底吃飽了沒有等知識概括在上面。王婆婆再不需拿筆記下,育兒理念不合時,母女二人就參考貼在餐桌上的健教處方學習。“平時喝水、吃飯時都會看兩眼,再也不用追著護士問了。”王婆婆笑著說。
武漢市婦幼保健院家庭化產房病區主任鐘媛媛介紹,以往發放的健教處方折頁,很多孕產婦并不重視,看后隨手扔掉或者弄丟了,在宣教過程中,護士噼里啪啦說了一大堆,孕產婦及家屬卻不能完全消化信息,沒記住就會一遍遍的問。
為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加深孕產婦及其家屬的知識印象,家庭化產房病區護理人員集思廣益討論解決方法,討論來討論去大家一致想到了在病房每天利用率最高的床邊餐桌。
“內容雖然不能包括所有的健康知識,也不能代替護理人員的日常宣教,但還是能解決大多數家庭的燃眉之急,在迎接一個新生命的到來時不用那么的慌亂無措。”鐘媛媛主任表示。
許多患者表示,盡管這只是一件小小的創新舉動,但讓自己感受到了有溫度的醫療護理服務。(通訊員 薛源 攝影 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