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半夜停電中年女在走廊坐了一夜 因為怕黑30多年不敢關燈睡覺
武漢晚報8月26日訊凌晨2點突然跳閘停電,48歲的牟女士既不敢半夜叫物業來修,也不敢繼續呆在家里,竟跑到走廊上坐到天亮。8月26日她向醫生解釋這個奇葩經歷時說,因為怕黑,她從小就不敢關燈睡覺,至今30多年了。
小時候跟奶奶睡一張床,直到小學畢業;長大后即使和父母分房后也會開客廳燈,不關臥室門睡。結婚后,凡是老公出差或加班,牟女士晚上就會打開所有房間的燈,關燈就睡不著,睜著眼睛想些害怕的事;不關燈吧,亮晃晃的,她也睡眠很淺。所以她只要一個人在家就會因晚上睡不好,白天做事也恍恍惚惚。“不是小區不安全,只是心里害怕”“不是家人不關心,只是自己膽子太小”,牟女士一再申明。
武漢市優撫醫院心理科主任霍云翔告訴牟女士,人的大腦有一個松果體,可以感知黑暗和光線。夜間睡眠的時候,如果有燈光就會讓松果體感知到并且減少褪黑素的分泌,從而降低睡眠質量,兒童青少年還會影響生長發育。所以睡覺的時候保持黑暗是很好的習慣。
但是有一部分人尤其是小部分女性,在夜間睡眠的關燈問題上,顯得比較猶豫和遲疑。主要原因有四點,其一,幼時營養不均衡,缺鈣后吵鬧,父母沒有及時給予處理,導致當事人產生生理上的變化,深睡眠不足,易驚醒,白天精力不及,容易被判斷為神經衰弱。其二,幼時被遺忘的某些創傷,比如家人開玩笑時對當事人說過的某些恐嚇故事,或者為了避免當事人晚上哭喊亂跑威脅當事人的比如狼來了這樣的故事,都會給她留下創傷,哪怕已經長大但是依然無法消除這種情緒記憶。其三,曼陀羅現象,一種天然的集體無意識,對于黑暗,毒蛇等物質的原始恐懼。還有一種情形是,少數女性幼年時被侵害被騷擾,但是對家人難以啟齒然后選擇性遺忘,但保留燈光提升安全感。
牟女士回憶自己小時候父親下放去了五七干校,當老師的母親一年中有半年要帶孩子學工學農,跟著奶奶長大的她每天晚上都是在黑暗中聽著奶奶講故事睡著的。奶奶去世后回到父母身邊,沒有了可依戀可依賴的人,她便養成了開燈睡覺的習慣。原來,確實是不安全感伴隨了牟女士大半生。醫生勸她不必擔心,心理治療完全可以解決這種心病。
(責編:田曼陽)
想了解最新鮮、實用、有趣的本地新聞資訊?
掃描下方二維碼,或搜索微信號【dachuwang】
關注【大楚網】官微,大楚君和大楚妹等你一起,讀懂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