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艾紅霞 劉天縱 通訊員 沈商軒
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也是一地經濟實力的重要體現。
省商務廳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我省對外貿易保持穩定,汽車零配件、集成電路、醫藥、機械設備、汽車、印刷電路等湖北優勢工業品出口較快增長。
“今年下半年及今后一段時間,將妥善應對貿易摩擦,著力穩增長、調結構、轉動能,加快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標準為核心的外貿競爭新優勢,拓展對外貿易。”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穩定老市場,開拓新市場
7月10日,3臺湖北造高速發電機組裝入集裝箱,從武漢臨空港葛洲壩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出發,發往烏茲別克斯坦,成為該產業園5月投產后的首筆海外訂單。
“一旦遇到停電現象,從啟動到發電運行穩定用時僅10秒鐘。 ”技術人員李向陽介紹,3臺機組由烏茲別克斯坦一家工廠訂購,用于工廠應急備用電源。該設備動力充沛、運行穩定,在與歐美同行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主動出擊、積極作為。這只是湖北企業搶抓“一帶一路”機遇的一個縮影。
穩定老市場,開拓新市場。我省企業正加大對“一帶一路”、東盟、非洲和拉美國家的市場開發。數字顯示,上半年,我省實現進出口總值237.9億美元,同比增長17.3%;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50.3億美元,同比增長19.3%。
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一帶一路”為湖北全方位開放提供了優越的條件,“湖北造”可以通過東部經長江“下揚州”、西部經中歐(武漢)班列“走西口”、南部經京廣鐵路和京港“下南洋”三個方向出口,以鐵水公空四路走向全球。
據介紹,下一步,我省將加快拓展多元化國際市場,以“一帶一路”沿線貿易拓展行動為重點,持續實施“百展行動”計劃,在深耕傳統市場的同時,引導和支持企業加大東南亞、中東、南美等新興市場開拓力度,擴大我省優勢行業和優勢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和占有率。
同時,還將支持各市州立足優勢產業,推進新能源汽車、專用汽車、小龍蝦、無紡布、童車等特色外貿轉型升級出口基地建設,形成全產業鏈經濟,培育外貿優勢產業集群。
新模式,打開外貿新空間
7月13日,國家決定新設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武漢與北京、南京、西安、廈門等22個城市入選。“綜試區獲批后,我們將搭乘跨境電商快速發展的便車,加快布局出口。”湖北澳寶網絡科技有限公司CEO李銘非常期待。
“穩外貿,必須進一步培育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為外貿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華中科大自貿試驗區研究中心主任陳波教授說,跨境電商將成為武漢外貿企業打開國際市場、推動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
跨境電商,已成為“互聯網+”背景下全球貿易發展的一個新引擎。此前我國已批準設立兩批跨境電商綜試區,成交額連續兩年增長一倍以上。
眼下,省商務廳已成立跨境電商工作專班,將研究出臺相關政策。據了解,武漢正抓緊制定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方案,一旦形成成熟經驗,即向襄陽、宜昌自貿片區復制推廣,并逐步覆蓋全省。
與此同時,我省還將加力發展市場采購貿易、外貿綜合服務平臺等新業態,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據不完全統計,去年至今,漢口北通過“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實現出口約10億美元。
“外貿綜合服務平臺,面向中小企業一站式提供報關、檢驗檢疫、收匯、物流、退稅等專業服務。”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將提升平臺智能化服務水平,讓更多的湖北產品通過這一平臺走向世界。
優化環境,讓貿易更便利
8月1日上午,武漢普路通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的30票進口機電產品通過海關放行。這是武漢海關開出的首批“關檢合一”新報關單,總用時40分鐘。
而在以前,企業進口貨物需分別到海關和檢驗檢疫部門提交“報關單”和“報檢單”,30票貨物通關,最快也需要一天。武漢海關介紹,海關進出口貨物整合申報已于8月1日起在全省實施,實現一次申報、一單通關。
“技術創新、高效通關,是驅動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的‘雙輪’。”武漢烽火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前7個月,企業出口平均通關時間為0.53小時,進口平均通關時間為2.08小時,出口報關單海關通關時間在1分鐘以內的占比達93.3%,絕大部分出口報關單實現“秒放”。
今年前7月,中歐班列(武漢)共開行253列,運輸2.18萬標箱,班列數和標箱數分別增長35.3%、28.1%,覆蓋范圍首次延伸至英國倫敦;7至8月,武漢密集開通直飛越南胡志明市、非洲毛里求斯的客運航線和直飛比利時、“武漢-芝加哥-仁川-武漢”的貨運航線,武漢新港首次直航越南胡志明市,我省外貿發展再添新動力。
不斷提升的貿易便利化,對外貿發展的正向作用非常明顯。我省商務、海關等部門表示,下半年還將在貿易便利化方面多下功夫,加快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健全完善水鐵公空口岸功能,加快“三互(口岸監管部門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和執法互助)”大通關改革,向外貿企業分發更多“政策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