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消息(記者盧霜 實習生武弘雯)入夏以后,以北京為代表的一、二線城市房屋租金上揚。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武漢、重慶、南京、杭州、成都住房租金都有所上漲。其中,以北京、深圳漲幅尤甚,有數據稱,北京、深圳的單位面積租金漲幅可能已達20%。據中國房地產協會官方網站數據,同比來看,北京平均租金同比上漲21.89%。
同時,近日帖文《資本盯上租房,要吸干年輕人的血吧》認為自如、蛋殼兩家長租公寓品牌是推高城市房租的主因,一個房東自己發帖稱,自家天通苑的120平米三居要出租,心理預期價位是7500元/月,鏈家自如和蛋殼公寓兩家公司詢問后,被兩方爭搶,最終蛋殼給到10800元/月的價格,付11個月。
8月17日,“我愛我家”前副總裁胡景暉“炮轟”自如、蛋殼等長租公寓哄抬北京房租,且指出“長租公寓爆倉比P2P爆雷更危險”。8月18日,胡景暉在朋友圈發布辭職信,并在之后接受媒體采訪時稱,自己被公司“切割”。
8月17日,北京住建委聯合多個部門約談了自如、相寓、蛋殼公寓等主要住房租賃企業負責人,明確提出規范住房租賃企業行為的"三不得""三嚴查"。
8月19日,北京市房地產中介協會召開座談會,自如、相寓、蛋殼公寓等10家主要住房租賃企業負責人參加。各方共同承諾不進行惡性競爭并哄抬租金,同時加大供應。中介們承諾,不漲租金且拿出手中共計超過12萬套的全部存量房源投向市場。
輿論對房租上漲的主要擔憂
擠壓底層人群生存空間。光明網評論認為,影響最大的未必是那些租得起長租公寓的白領群體,而應該是收入更低的底層人,包括一些缺少存款積累的應屆畢業生。中介對房子的改造,在提升中介利潤率的同時,也制造了結構性矛盾,即那些只租得起低端房源的底層群體,不得不面臨房源減少的局面。一旦房源減少,房東漲價便是意料之中。所以這輪房租漲價,收入水平和抗風險能力低的底層窮人,才是最需要兜底的群體。
成本可能轉嫁到租客身上。中國青年報稱,高房租是一座無形的大山,讓許多青年人為房租所困,成了房租的“奴隸”,想創業沒有足夠資金,想發揮自己的特長缺少積極性,想長期為城市發展獻計出力缺乏底氣,不少年輕人轉向它地。如此,對于所在城市的發展,對于人才的使用不可避免地帶來損失。有分析認為,若未來租賃市場依然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到時候房東可以輕易將房地產稅的成本轉移到租客身上,原本是對多套住房者的征稅,最終將演變成對不購房者的又一次懲罰。
長租公寓行業暴雷的風險。正如每經網等明天報道認為,長租公寓盈利模式仍在尋找階段,回報率最高超不過1%,很多長租公寓品牌高度依賴融資。也有自媒體文章分析稱,長租公寓為了搶占市場份額,往往變相進行網貸操作,即中介和房東聯系,承諾包租,錢由中介按月支付。租戶和金融公司簽下貸款合同,金融公司一次性把12個月的租金全部打給了中介,租戶按期還款支付“服務費”。中介拿了貸款除了部分付給房東,大部分資金在手里,用來裂變擴張,類似于P2P。但一旦房租停止上漲甚至下行,中介的資金鏈就很可能斷裂,一旦中介無法繼續支付房東租金,引發資金鏈斷裂之后,就會引發巨大的社會動蕩。
可能助推物價上漲。中信證券認為,房租上漲既有供需作用的原因,更有廣義物價上升的信號。供需雙緊疊加補漲壓力,租價走高具備一定客觀依據。房租的暴漲必然提高廣大租戶的生活成本,擠壓其他方面的消費。在個別房租上漲過快的城市,“租不起”的苗頭已經顯現。
房租上漲輿論場怎樣歸因?
中介資本介入用力過猛。住建部住房政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顧云昌認為,國家提出租售并舉,租賃資產證券化是造成本輪租金上漲的特殊原因。一些租賃機構重新布局業務,利用資產證券化來擴大市場占有率,為此高價收進房源,從而帶動了一部分租金上漲。且這些長租公寓重裝修、N+1出租模式加劇了租房價格上漲,長租公寓企業一味滿足資本市場的胃口,現在發展嚴重跑偏了。
深層次原因是房子供不應求。潘石屹稱,這次房子租金猛漲的深層次矛盾是長期以來房子的供不應求。在租金回報率這么低的情況下,有一些中介和資本就開始囤積房子,商人的本質是逐利的。華爾街見聞認為,房租暴漲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租房人口增加所致。據統計,截至目前,我國租賃人口共計1.68億,北京共有租賃人口800萬人,目前租賃房源量約為350萬間。三聯生活周刊文章指出,長租公寓在北京的住房租賃市場并非主流,他們還不具備這樣的實力。如果北京的住房租賃市場處于供過于求的狀態,這些中介也不敢違背市場規律貿然哄抬租金價格。
多方面因素使北京租房供不應求。財經網稱,北京2015年到2017年,拆違面積分別是1818萬平方米,而北京租房的人有863萬,占到40%,并沒有減少。此外,畢業季高校畢業生數量的增加也一定程度推動了部分熱點城市房租價格上漲。自媒體號“大眾理財顧問”認為,一是北京人口疏解沒有達到預期;二是北京高收入群體占比高、收入增長快;三是雄安新區對于北京產業和人口疏解力度和進度可能低于預期。且從供應租賃房土地到形成有效租賃房供應,有1-2年滯后期。
對房價高企、房屋租售比低的修正。房產開發商、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8月20日微博稱正常的租金回報率應該是銀行貸款利率再加1%到2%。目前銀行的貸款基準利率是5%,所以租金回報率就應該是6%或7%。但北京住宅租金回報率只有1%。據中信證券研報數據顯示:按照北京現在的房價和房租水平,很多房子70年也收不回成本。但隨著北京房價不再上漲甚至開始下跌,開始要求更多的租金回報來彌補房價下跌的損失。中信證券研報報告也認為,北京前期高房價向房租的傳導滯后使房租補漲。
租賃市場發展不完善。更主要的是我們在前期租賃市場發展的不完善,造成了對優質房源稀缺性的供應,一些大城市特別是年輕人,他們需要這些優質的租賃房源,而在我們過去的租賃市場里面恰恰缺的就是這些優質房源。此外,中介對租房升級改造進行成本轉嫁。光明網評論認為,對房源的搶奪,導致局部區域性的壟斷,并非不可能出現。但更關鍵的是,長租公寓是將原有的低端房源進行升級改造,重新裝修,包裝成高端房源。這個翻新的過程,成本肯定會分擔到租客身上;另外,更好的裝修和配套物業管理服務,也就意味著更高的租金水平。
如何建立一個健康的租賃市場
近日,關于各地房租普漲現象,其原因及存在的風險引發重點聚焦和討論,但值得注意的是,各方盡管對于房租上漲的原因眾說紛紜,觀點不一,但對于如何建立一個健康的房屋租賃市場卻抱有共同的期待,而各方對于監管的建議也多有提及,梳理發現,主要的監管思路有:
數據透明為監管提供保障。要想對市場實施有效監管,數據的透明化顯然是前提,光明網評論認為,當前租賃市場亂象主要體現有黑中介克扣押金,甚至暴力威脅,強買強賣等,分析認為,黑中介是賣方市場下市場不透明的產物,隨著房租水漲船高,這種賣方優勢,很可能為一些黑中介提供加持,加劇買賣不平等。此外,央視新聞也認為,要盡快出臺關于租賃市場的法律法規,使大家能夠在一個平等公開的契約化平臺上進行租賃。新華網評論則認為,金融監管等部門應加強對資本進入長租公寓領域的監管。
加大租房源供給是根本。從各方觀點梳理發現,加大房源供給主要可以從幾方面著力,一是政策引導。央視新聞認為,要跟進政策支持的問題,比如說對于稅費的減免,特別是對于長租項目土地供應模式的創新,這也非常關鍵。半島都市報認為,從國家層面來說,既要從宏觀層面指導、規劃、督促各地千方百計增加租賃房源供給,也要從健全法制和稅制的角度規范租賃市場,倒逼閑置房轉化為租賃房;二是發揮國企作用。新華網評論認為,應發揮國企的引領作用,鼓勵他們進入房屋租賃市場。通過加快集體土地租賃住房建設、將非住宅改建為職工集體宿舍和鼓勵國有企業利用自有土地建設租賃住房等方式增加租賃住房供給;三是私人市場的開發。鏈家研究院院長楊現領表示,任何一個國家,哪怕是政府介入程度深的德國住房租賃市場,接近70%的租賃房源也是來源于私人市場。據統計,我國存量住房中,有超過15%的比例被空置。我愛我家原副總裁胡景暉就表示,內地可以學習香港,征收房屋空置稅。
規范市場監管、加強預期引導。租賃市場的健康發展,需要法治為百姓安居守住底線。人民日報評論,一方面,落實“租購并舉”離不開資本的進入,但對于不按約定用途使用銀行貸款等行為,必須要納入依法有效的監管之下;另一方面,對于個別人哄抬租金、擾亂市場等行為相關部門也要及時從嚴處罰、聯合懲戒。受訪的多位專家表示,雖然目前住房租賃企業的市場份額只占7%左右,對租金上漲的推動作用還有待進一步評估,但預期引導很重要。政府應關注住房租金水平變化和住房租賃企業行為,盡快制定管理規則和標準,加快探索建立包括企業內控、行業自律、社會監督、政府監管在內的租賃市場系統管控體系,促進租賃市場可持續發展。金融時報報道認為,對于長租公寓政府不應再給予政策優惠,讓市場的歸市場,使其自負盈虧。應當整治中介行業,讓其回歸中介本位,越位變成二房東的必須予以糾正。房地產調控應該延伸到房屋出租,確保租的房是拿來住的,而不是拿來炒的——這一點尤為重要。需最大程度地開放供給面,讓散戶房東而不是中介公司成為主角。半島都市報認為,對于資本、中介、“二房東”等房租上漲的“推手”,也要采取相應措施。
參考他國的租房價格管制。關于西方國家如何建立健康有序的房屋租賃市場,其經驗也常被提及。如證券時報報道稱,國際經驗顯示,房租超過個人可支配收入1/3,生活就會面臨困難,所以即便發達國家不管制房價,但管制租金卻是國際慣例。2015年3月,德國議會通過《限制房租法》,要求3年內租金漲幅不得超過10%;房東漲租超過指導價20%的,算違法,租客有權將房東告上法庭;房東單方面漲租超50%的,被認為是賺取暴利,可判入獄3年。胡景暉也對房租提出了以下三點建議:通過全國的住建系統,迅速建立全國房租指導價,指導價每個月以各種渠道向老百姓公示;有了指導價,出現了異常交易,老百姓可以向政府舉報,嚴處哄抬房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