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雷巍巍 通訊員 劉家云
橋上,高鐵動車組風馳電掣;橋下,湖面坦蕩,煙波浩淼。
空中鳥瞰,武九客專鐵路橋、大冶湖公路特大橋、老武九鐵路橋,猶如三條巨龍橫臥大冶湖萬頃碧波之上。“若不是31萬方施工便道的及時清除,這樣的美景我們哪能看到?”大冶市環保志愿者協會秘書長柯培新欣慰地說。
一分為二的大冶湖,像一面有裂縫的鏡子
大冶湖位于黃石中部,緊鄰黃石城區、大冶、陽新,連通長江,發揮著防洪、航運的重要作用,也是環保重點保護對象。
去年11月初,大冶市人民檢察院民事行政檢察部檢察官,在巡湖摸排非法填埋湖泊行政公益訴訟線索時,發現大冶湖中殘存大量土石方填埋而成的施工便道。
據介紹,這是修建武九客專大冶湖鐵路橋和大冶湖公路特大橋時留下的施工便道,全長約2200米,最寬處約10米,最深處約3米,湖中填埋土石方約31萬立方米。兩項工程分別于2016年上半年和2017年下半年竣工通車。依據《湖北省湖泊保護條例》相關規定,工程完工后,相關施工單位對影響湖泊保護的施工便道、施工圍堰等應當做到“工完場清”。然而,上述施工便道僅僅清除300米后,便沒了動靜。
資料圖片顯示,這條長長的施工便道沿著橋墩,一直延伸至湖心,大冶湖被一分為二,如同一面有了裂縫的鏡子。
“就像‘患’上腸梗阻,大冶湖不通暢了。”柯培新介紹,施工便道形成的“圍堰”阻隔上下游水體流動,阻斷水中生物交換,可能造成水質惡化;此外,還人為設置了一道攔湖壩,掣肘江湖連通,對航運和蓄洪帶來不利影響。
大半年時間,清除湖面腸梗阻
大冶湖的“病情”,牽動大冶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官的心。
據該院民事行政檢察部周國慶介紹,為保護大冶湖生態環境,該院及時成立專案組,前往相關行政執法部門和省水利廳、環保廳、湖泊局等單位調查取證。依據《行政訴訟法》規定,向行政執法部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清除施工便道。
2017年6月,省湖泊局和黃石市大冶湖管理局分別向大冶市水務局發函,要求及時清除湖中施工便道,恢復大冶湖原貌。接到通知后,武九客專大冶湖鐵路橋施工單位項目部委托第三方勞務公司清除。合同雖簽,清除工程卻停滯不前。
周國慶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找到項目部負責人是重要一環。聽說施工方已轉場到成都,辦案檢察官便做好千里赴蓉的準備。一次偶然機會,他們聽說該負責人要回武漢辦事,便馬不停蹄趕到武漢與之交涉,施工進度才得以提速。
“每天3臺挖機、8輛大卡車,花了整整半年時間。”辦案檢察官介紹,從去年11月20日到今年7月底,經過長達大半年的連續作業,近31萬立方米土石被徹底清除。
8月18日,大冶湖畔。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看到,橋墩下大冶湖渾然一體,水面如鏡,清可照人,水鳥頻頻起飛。“水清湖暢,美麗的大冶湖又回來了。”隨行的檢察官連連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