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可威,原來是這里生產的”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郭習松
7月31日,大江奔流第三采訪組一抵達宜都市東陽光公司,人民網記者張曉赫有了新發現:“原來,我朋友托我買的可威(磷酸奧司他韋顆粒)是這里生產的!”
作為國內唯一一家可威生產商,東陽光公司在抗流感病毒產品市場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曾幾何時,東陽光還是一家從事鋁電子材料加工的傳統企業。2001年,東陽光集團來到宜都投資,轉型生物醫藥、健康養生。18年來,東陽光在宜累計投資逾150億元,今年上半年上繳利稅4.9億元,同比增長90%。
“這就是轉型升級的力量。”宜都市委書記羅聯峰說。
東陽光副總經理郭軍,見證著這一力量。2003年,浙江人郭軍隨集團來宜都發展,如今全家定居宜都,孩子考取武漢大學。他對采訪團說,為強化研發,企業于2005年創辦了自己的研究院,擁有國家科技部批準的抗感染藥物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復的冬蟲夏草繁育與產品研發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在研項目300多個,成為抗腫瘤、抗病毒等新藥研發國內第一梯隊。
這讓人民日報記者姜赟頗有興趣。“從上游下來,我們一路重點關注生態保護,那么從湖北開始,我們加大了對長江經濟的關注,宜都東陽光是一個很好的新舊動能轉換案例。”
長江岸線實行“清零行動”,化工企業如何關改搬轉?成為采訪團關心的焦點。
采訪組來到枝江市,這里有投資100億元搬遷轉型的三寧化工。董事長李萬清說:“不轉型一定是等死,不如主動尋求突破,轉型綠色化工。”
作為年銷售過百億的大型企業,三寧化工壯士斷腕,率先搬遷至枝江姚家港化工園。“在未來三到五年里,這里將被打造成國際一流的綠色循環化工園,為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提供示范項目支撐。”枝江市委書記劉豐雷的話語鏗鏘有力。
“可以看出來,當地從政府到企業,都達成了轉型升級、綠色發展的強烈共識。但是,轉型背后的艱辛可想而知。我們將長期關注這樣的典型企業。”央視網記者孔華說。
責編:陶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