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漢信碼國家標準正式開始實施的十周年。漢信碼開發者之一,意銳新創公司創始人、CEO王越認為:漢信碼的應用正在極大地優化各行業信息化的投入成本,提升相關產業的競爭力。
漢信碼是具備中國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二維碼碼制。早在2003年,中國物品編碼中心、北京意銳新創等機構已著手探索二維碼的中國碼制,并承擔了國家“十五”重大科技專項《二維條碼新碼制開發與關鍵技術標準研究》項目,漢信碼由此誕生。
十幾年來,漢信碼等二維碼在中國的應用發展突飛猛進。繼參與開發漢信碼以外,意銳新創公司還最早進行了移動二維碼研究,并首創了自助式掃碼識讀設備即意銳小白盒,后者已成為近年流行于全中國的掃碼支付終端。
據介紹,漢信碼作為第一個二維碼碼制的中國標準在2008年開始正式實施,兩年后升級成為了國際AIM global(國際自動識別行業權威的國際組織)的碼制標準,漢信碼已經在質量追溯、稅務、醫療、汽車制造……等眾多領域得到應用,并發揮了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迅速爆發的移動支付領域,二維碼技術被廣泛應用,極大促進了產業的快速發展。業內報告分析,智能支付終端的品類及功能在不斷創新,市場需求不斷擴大,二維碼的專業識讀設備的性價比更趨于理性,用戶的應用成本大幅降低。
對于漢信碼技術如何進一步推動移動支付產業發展,近年活躍于移動支付領域的王越提出了新的建議。他認為:“漢信碼可以通過研發漢信微碼、混合碼等方式,提高更多應用場景的適用性及安全性,保持中國移動支付在全球的領先優勢。”
據悉,漢信碼正在ISO國際標準的路上,其ISO/IEC標準的制定工作進展順利,預計明年批準發布。王越對漢信碼未來表現出很大的信心:“未來漢信碼在中國更廣泛的領域應用,將有力的推動中國相關行業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及轉型升級,大大加快中國產業升級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