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恩施州公路通車里程40年翻了16倍
恩施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邊陲,境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
1976年,恩施全州通車里程僅1400公里,通村公路寥寥無幾。出行難,困擾著世代繁衍生息在大山深處的土家苗寨人。
沒通公路前,恩施市太陽河鄉茶山河村1700多人,出山只有一條險象環生的山道。20多里的山道,要蹚過六七條湍急的河水,還要翻越一處叫手爬巖的險段。手爬巖由懸壁上人工鑿出的幾個凹槽組成,人通過時,手必須抓住上面的石頭,腳要踩著下面的凹槽,十分驚險。不敢涉水、不會攀巖的村民,幾乎一輩子出不了大山。
當時,每到年底村民要賣肥豬完成“任務豬”,怎么把豬運出去?“大家只能把豬捆著,由幾個人抬著過河出山,刺骨河水凍得人直打冷顫。好多人賣一回豬,都要大病一場。”村民梁萬海記憶說。
1993年秋,五六個村民抬豬過河的一幕,被恩施日報的一名記者拍攝下來。一組“路在何方”的新聞圖片在《人民日報》等媒體發表后,引起極大關注。隨后,恩施市撥款在手爬巖路段修了便橋。次年,國家投資70余萬元,開始修建龍馬至茶山河的村級公路,5年后龍茶公路建成。2006年又進行改擴建,鋪筑了水泥路面、加裝了金屬欄桿。如今在茶山河村,村民進出大山可以坐中巴、開農用車或摩托車了。
茶山河村的變化是恩施州交通巨變的一個縮影。2009年12月滬渝高速公路全線開通、2010年11月宜萬鐵路全線開通,至此,恩施州結束了無高速公路和鐵路的歷史。
截至2017年底,恩施全州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2583公里。40余年來,恩施全州通車里程翻了16倍,水陸空立體交通網不斷完善,“抬豬過河”一去不復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