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城管“代為保管”的共享單車堆積如山。
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饒純武 通訊員 殷莉紅 鐘園
“16210511、2200949744…… ”7月4日,武漢市武昌區中華路街門前三包辦公室工作人員,逐一登記楚材小區淤積共享單車二維碼編號。目前,武昌區居民小區和背街小巷淤積單車達1.5萬輛。
共享單車剛剛興起時,全社會一片叫好聲。產業壯大成熟后,卻讓城管和市民一片嘆息。一件綠色環保的大好事,為何帶來了令人頭痛的“城市病”?
熱點地段共享單車扎堆,車企清理遲緩,嚴重影響人們出行。今年以來,武昌區城管清理并“代為保管”萬輛單車。
大街小巷共享單車,為何易淤積難消腫?
清淤單車1.5萬輛
“退市回倉”不得投放
7月4日上午,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在武昌區楚材小區見到,8棟前13輛共享單車堆疊四五層,門棟后20多輛單車橫七豎八倒成一片?!斑@些單車,已半個月沒有清理了!”一樓店主洪鈺說。
“老小區沒有封閉式管理,7個門都可以進,共享單車淤積居民煩!”楚材社區居委會衛生委員張小五說,前不久清走了幾車,仍有大量單車淤積小區。
武昌區城管委門前三包辦負責人劉宏鈞告訴記者,武昌區經過前期摸排,確認轄區小區和背街小巷淤積的共享單車達到1.5萬輛,其中有的已與單車公司失聯。
據介紹,共享單車GPS定位電源,來自車簍太陽能電池板和車后輪發電機,如果幾天見不到陽光,又無人騎行,單車企業無法獲取車信號。
7月4日,武昌區城管委組織在漢運營的摩拜、小黃車和哈羅單車工作人員,清理淤積的共享單車,力爭一個月清走1.5萬輛,各單車公司“退市回倉”。
劉宏鈞表示,這些淤積的共享單車,區城管部門一一登記其二維碼并建立數據庫,單車企業不得再在武昌區投放,城管部門將予以抽查和監督。
扎堆單車影響通行
城管清理“保管”萬輛
周末和節假日,武昌區解放路戶部巷出入口,共享單車擁堵不堪?!皢诬嚻髽I運維人員有限,路口堵得走不開!”武昌區中華路街城管科張福順介紹,城管部門組織力量,將這種超量的共享單車運至武金堤某廠區內“代為保管”。
7月4日下午,記者在該保管點見到,一個占地約2000平方米的長方形圍欄內,停滿五顏六色的共享單車,周邊800米長道路旁,也擺滿了共享單車。
“去年9月4日,武漢市給‘瘋長’的共享單車按下了‘暫停鍵’。今年4月,青桔單車初來江城,最近一個半月,我們街道轄區已保管青桔單車566輛!”武昌區中南路街門前三包辦工作人員表示。
武昌區城管委門前三包辦負責人介紹,今年區城管已保管共享單車萬輛左右。
業內人士表示,武漢市發布共享單車“禁增令”已滿10個月,今年6月又宣布3家企業減量15萬輛。有些熱點地段,共享單車仍然車滿為患,不排除企業為追求利潤而超量投放。
控制總量保證運營
管理痛點如何破局
單車投放數量,城管部門無法掌握;單車企業運營維護力量,不能滿足實際需求,給共享單車管理增加了難度。業內人士指出,共享單車的投放量和周轉率,是單車企業十分看重的指標。城管部門采取道路面積核算、車輛二維碼登記等辦法控制總量,但共享單車流動性強,控制總量還需要相關車企落實主體責任。
今年6月,小黃車、哈羅、摩拜三家單車企業與第三方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在江岸區探索一家第三方公司的人員,負責三家車企的共享單車停放秩序管理。
7月4日,在武昌區清理淤積共享單車現場,多家車企的運維人員接受采訪時表示,熱點路段高峰時段,單車清理工作量大;小區單車淤積疊放,清理難度大。
據悉,武昌區、硚口區和洪山區城管部門,正牽頭組織三家單車企業,就聘請第三方公司提供服務進行協商。一家單車企業負責人向記者坦承,集中歸整路面單車,可提高效率,但控制單車數量,涉及企業核心利益,不可能交給第三方。
今年,武漢市城管部門計劃施劃1萬處非機動車停車位,以緩解共享單車停車難。城管部門表示,屆時,單車企業超量投放或運維不力,在人行道不按規定停放單車,城管部門或依據《武漢市城市管理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辦法》處以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