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江卉 通訊員 顧丹 林卓
目前,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形勢依然嚴峻。
如何通過科學立法、嚴格執法,筑牢司法保護屏障?公共法律服務如何精準發力?
7月5日,省司法廳、省政府法制辦聯合舉辦“司法行政和政府法制系統服務長江經濟帶座談會”,各方紛紛建言。
硬約束亟待建立,加快立法刻不容緩——
長江經濟帶環境保護立法已列入計劃
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指出:“生態環境硬約束機制尚未建立,長江保護法治進程滯后。”
目前,在長江岸線資源保護方面,還沒有直接的上位法作為依據,對各類行為的規范散見于不同領域、不同層級的法律法規和政府規范性文件之中。
如何牽住制度建設這個“牛鼻子”,盡快建立環境硬約束?
座談會上,多位參會人員建議,大力推動重點領域立法,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將長江經濟帶綜合管理、長江大保護等項目列入省級層面的立法計劃并加快立法工作,構建起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法律規章體系。
省國土資源廳政策法規處處長陳大才認為,要在“破”和“立”上同時發力,對不適應、不符合要求的法律法規、規范性文件,組織集中清理,提出立、改、廢、釋的意見。
“堅持急用先行的原則,盡快出臺一批規定。”他建議,對護航長江大保護最急需的,以政府令的形式盡快出臺。
我省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立法工作,已列入省人大常委會立法計劃。省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對全省涉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法規進行梳理,繼續加強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工作立法,力爭在未來3年,基本形成具有湖北特色、較為完備的湖北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法規體系。
目前,部分市州也在探索長江岸線資源保護立法。如,荊州市人大常委會擬將該市長江岸線生態資源保護列入地方立法計劃,對保護對象、管理體制、開發利用規劃和項目以及懲處機制作出規定。
對破壞生態環境犯罪“零容忍”——
遏制違法犯罪,須全流域多部門發力
針對破壞長江流域生態環境違法犯罪,我省相關部門結合實際情況,采取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措施。
今年5月,省公安廳會同省環保廳、水利廳、農業廳,在全省部署開展為期8個月的專項行動,嚴厲打擊污染環境、非法采砂、非法捕撈等各類破壞長江流域生態環境違法犯罪。
今年6月起,我省檢察機關開展為期一年半的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公益訴訟專項行動。各級檢察機關將開展“大走訪”,主動走訪環保、水利、林業、國土、公安等主要行政機關,以及重點企業、生態環境問題突出的農村集體組織等,摸排一批有價值的公益訴訟案件線索。
打擊破壞長江流域生態環境違法犯罪,任務仍十分艱巨。把對破壞生態環境犯罪“零容忍”落到實處,怎么進一步發力?
咸寧市政府法制辦主任朱細權認為,堅持日常監管和專項執法相結合,對問題突出的區域實施重點執法檢查,探索覆蓋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監管制度,堅持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
他建議,參考內陸同沿海沿邊通關協作經驗,在省級層面,探索建立長江經濟帶沿線省市間行政執法的“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模式,避免多頭執法、重復執法。
荊州市政府法制辦主任方紅建議,建立流域內統一的生態環境執法監管與目標考核措施,統一行政執法尺度、方法和標準,使行政執法監督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
她透露,荊州市將探索綜合執法體制改革,整合環保、水利、漁政、公安等部門中關于長江岸線管理的行政執法資源,加強長江岸線綜合執法能力建設,提升執法效能。
長江大保護呼喚法治護航——
緊盯重點項目,提供精準法律服務
2020年底前,沿江1公里內化工企業完成“關改搬轉”,這是我省立下的“軍令狀”。
化工產業是宜昌的支柱產業,“關改搬轉”時間緊、任務重,極易引發法律問題和矛盾糾紛。
宜都市華陽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紫外線吸收劑生產供應商,2017年產值5.38億元,利稅7077萬元,屬于“關轉搬”范圍的大型企業,需要征地拆遷300畝,大量合同需要重新修訂。
為此,宜昌市司法局組織律師上門提供全程法律服務,協助企業做好項目評審,最大限度化解風險。
重點項目建設往往涉及利益補償、資源利用等問題,如何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化解風險?
武漢市司法局局長關太兵建議,各級司法行政機關應積極介入長江經濟帶重點工程開發、建設全過程,在立項、招投標、合同簽訂、糾紛解決等環節提供精準法律服務,主動排查、發現風險苗頭,及時介入,并用法治手段協調好各方利益,為重點工程順利推進創造良好條件。
省普法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結合長江生態環境、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護、知識產權等重要法規的立法過程,開展以案釋法工作;建立普法專家庫,巡回宣講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
省司法廳廳長譚先振表示,司法行政系統將圍繞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協同保護、環境污染治理、環保公益訴訟、重大工程項目等重點領域和重大事項,引導律所、公證、司法鑒定等機構提供優質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