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劍軍
比起燃油車,新能源汽車最核心的零部件就是“三電”,即動力電池、電機和電控系統。
近些年來,我省東風、駱駝等企業在“三電”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還引進了億緯鋰能、猛獅科技、雄韜等行業龍頭企業投資建廠。但放眼全國、全球,湖北在“三電”上的話語權還遠遠不夠。
面向如火如荼的汽車新能源革命,湖北亟須發力,突破“三電”瓶頸。
“三電”十強不見鄂企蹤影
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大力推廣應用,動力電池供需持續井噴,其中中國企業表現搶眼。
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鋰電池行業市場發展前景分析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動力電池企業銷量十強中,中國企業占據七席。福建寧德時代高居榜首,去年動力電池銷量達12GWh(1GWh=100萬千瓦時);深圳的比亞迪、沃特瑪、比克分列第3、4、9位;來自中部的合肥國軒高科、江西贛州孚能科技排在第6、10位。中國動力電池軍團陣容強大,整體將日韓名企比了下去。
遺憾的是,湖北企業無一入選。據悉,近幾年省內車企生產的新能源汽車,大多采用的是寧德時代、深圳沃特瑪、中航鋰電、北京國能、天津力神等企業生產的電池。
6月13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在比亞迪黃陂工廠看到,總裝車間碼放著大批的比亞迪電池。“這些都是從深圳工廠運過來的。”比亞迪武漢分公司總經理李國棟說,比亞迪擁有鋰電池核心技術,已在深圳、惠州、青海等地建有多座電池工廠,其中6月27日投產的青海工廠,將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電池工廠,且其智能化水平全球頂尖。
再看驅動新能源車的國內汽車電機十大品牌,大洋電機、精進電動等名揚業界,中部湖南中車時代、安徽巨一JEE也赫然在列。2017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電控出貨量TOP10中,比亞迪、北汽新能源再領風騷,中部江西江鈴新能源、安徽巨一、鄭州宇通分列第5、7、8位,就是沒有鄂企。
“三電”品牌打造上,我省企業為何落后了呢?
“主要是在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上投入不夠。很多企業只想通過購買或合作獲取現成技術,不想投巨資冒風險花大氣力搞研發。”襄陽一家車企的新能源研發人員坦言。
武漢理工大學教授、武漢新能源汽車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盧熾華認為,現在動力電池技術更新速度很快,研發投入動輒得花數十億元,如果能在核心技術上先人一步,現在上項目搞量產還來得及,從長遠看也使企業更具核心競爭力。但若核心技術上跟不上趟,很可能產品一面世就被淘汰,前期投資“打水漂”。
省發改委一份材料顯示:2016年,我省6家主要的新能源車企平均研發投入為2億元。反觀國內主流車企及“三電”龍頭企業,大多在研發上不惜血本。近5年,比亞迪新能源研發投入上百億元。6月11日上市的寧德時代,從IPO募集的53.52億元中一口氣拿出20億元研發動力及儲能電池。
正因如此,多年來我省在“三電”核心技術研發上斬獲不多。
搶占產業制高點核心技術不能缺席
形勢嚴峻,湖北企業已經在行動。“為在新能源電池等方面尋求更大突破,去年東風入股了寧德時代。”東風公司技術中心主任談民強介紹,“十二五”以來,東風累計投資數億元,建成“三電”系統實驗室28個。目前,東風新能源汽車所有的整車控制器、電池電機的控制系統,均可自主設計、生產。
電控方面,東風電動車公司與國內汽車電子龍頭企業深圳航盛公司合資設立的東風航盛,已于5月底在武漢東風新能源汽車產業園掛牌,主要開發及制造新能源汽車整車控制器、電池管理系統、電機控制器等產品,達產后可年產80萬套新能源汽車控制系統產品。“東風航盛將通過導入航盛全球領先的汽車電子供應鏈體系,致力于打造國內領先的新能源汽車控制系統供應商。”東風電動車公司總經理高立中表示,東風航盛是東風掌控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和核心資源的第一個合資項目,也是東風電動建設“動力總成平臺”的第一個落地項目。
電機能裝在輪轂上驅動汽車嗎?東風歷時5年取得突破,將動力、傳動和制動裝置都整合到輪轂內,直接驅動車輪,傳動效率比高達96%,不但輕量化、降成本,還可輕松實現制動能量回收。目前,裝上這一新電機的東風風神A60EV正在東風襄陽試車場進行高強度驗證。
東風公司總經理李紹燭透露,“十三五”期間,東風計劃總投入200多億元建設“三電”工業園,搶占新能源汽車制高點。
以生產鉛酸蓄電池起家的駱駝集團,正在投入巨資深耕鋰電池。6月8日,記者在襄陽高新區駱駝新能源基地看到,三元體系鋁殼電芯車間、電池軟包車間、PACK車間等幾大車間,數百名工人在生產線上忙碌。“三元體系鋁殼電芯已量產,系統能量密度可達160Wh/kg,遠高于國家105Wh/kg的補貼門檻,預研的300Wh/kg的電芯預計明年量產。”駱駝集團旗下的中克駱瑞新能源公司總經理夏月富說,駱駝新能源電池已配套東風、南京金龍,與北汽合作的混合動力車型也正在路試。
據了解,駱駝集團投資10億元建設的新能源電池基地(一期)已于2016年底投產,建成7條鋰電池生產線,年產能0.7GWh。駱駝武漢光谷研發中心致力于前沿材料的預研發、動力型鋰離子電池和儲能用鋰離子電池的研發等。由駱駝提供鋰電池的新能源汽車已進入全國20多個城市。
借雞生蛋提檔升級“三電”產業鏈
占新能源車成本近半的動力電池,關鍵在電芯,電芯最重要的材料便是正負極、隔膜、電解液。正極材料廣為熟知的有磷酸鐵鋰、鈷酸鋰、鎳鈷錳酸鋰三元、高鎳三元等。
近年來,以動力電池為代表的“三電”技術日新月異,武漢、襄陽、十堰、荊門等市州都在著力引進國內一流的“三電”企業,借雞生蛋,完善并升級產業鏈。
電池方面,喜訊頻傳。2017年,投資115億元的雄韜電源公司氫燃料電池產業園項目落戶武漢開發區,與之配套的湖北首座固定式加氫站今年6月動工。投資60億元的武漢國立聚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固態聚合物鋰離子電池項目落戶東西湖區。在襄陽宜城市,福建猛獅科技正在建設年產10GWh的鋰電池項目。武漢惠強成功生產了中國首卷PP/PE/PP三層共擠干法高端鋰離子動力電池隔膜,標志著惠強在高端鋰離子動力電池隔膜領域邁入世界先進行列,其產品已成為比亞迪、駱駝、鵬輝的主要供應商之一。
“三電”產業鏈,不斷延伸加粗。去年8月,蘇州綠控、廣東勁達等15家企業首批入駐十堰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總投資20億元開發新能源汽車電機、電池、電控、電氣系統等新產品。年產新能源汽車10萬輛的漢龍汽車項目落地后,大冶以其為核心規劃建設漢龍新能源汽車產業園,投資40億元的湖北勁鋒鋰能新能源電池以及混合動力發動機、汽車輪轂、汽車玻璃、車用座椅等10多個配套項目相繼落地,“十三五”末有望形成新能源汽車千億產業集群。
在荊門高新區,動力電池材料及電池生產、電機電控及零部件生產、整車生產、動力電池回收的全產業鏈正加速形成——
格林美9萬噸三元動力電池原料與材料項目,10萬套車用動力電池包綠色拆解循環再造項目陸續投產,有望成為全國最大的三元動力電池材料基地。鋰原電池市場占有量亞洲第一的億緯鋰能,投資85億元創立湖北金泉新材料,規劃動力鋰電池產能10GWh。
此外,投資5億元的電池電解液生產企業荊門順科也已落戶。國安新能源(荊門)有限公司投資30億元,主要生產新能源汽車電機、電控設備。泰特輪轂電機在收購荷蘭e-Traction公司后,正在打造輪轂電機生產線和研發中心,一個年產4萬臺套輪轂電機設備、年產值60億元的基地呼之欲出。
隨著這些項目陸續建成,我省“三電”產業鏈將進一步完善并提檔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