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發布超嚴“禁煙令”!
7月2日,武漢市召開控煙大會,會上出臺全市公共場所控制吸煙工作方案。
本月起,武漢市開展為期半年的控制吸煙專項行動,在該市黨政機關、事業單位、醫院、學校、賓館、餐飲、影劇院、網吧 等8個重點公共場所加大控煙力度,該方案是專項行動中的嚴厲之舉。
值得注意的是
這份方案中
對黨政機關禁煙有嚴格規定
黨政機關各項公務活動嚴禁吸煙。 公務活動承辦單位不得提供煙草制品,不得接受任何煙草企業贊助,不得使用煙草企業提供的抽紙、紙杯等用品,也不得發布任何煙草廣告。活動中,不擺放煙缸、煙具,積極勸阻和制止公務活動參加人員吸煙。公務活動參加人員不得吸煙、敬煙、勸煙。嚴禁使用或變相使用公款支付煙草消費開支。
領導干部則要帶頭垂范,不得在禁煙的公共場所吸煙, 并能及時勸阻和制止他人違規在公共場所吸煙。
將創建無煙機關作為申報文明單位的必要條件,將控煙納入各單位績效管理內容,將各部門履行禁煙工作職責情況納入基層作風巡查內容。 對違反規定在公共場所吸煙的領導干部,及時批評教育,責令整改。造成惡劣影響的,要依紀依法嚴肅處理。
各級領導干部要主動接受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衛生計生行政主管部門要公布受理舉報、投訴電話,及時調查處理受理事項。
湖北曾出臺“最嚴禁煙令”
早在2014年,湖北就出臺了“最嚴禁煙令”,要求領導干部在公共場所帶頭禁煙控煙,在各類公務活動中也要全面禁煙,不得使用公款支付煙草消費開支。此外,各級黨政機關辦公場所要嚴禁吸煙,各企事業單位參照執行。
省疾控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吸煙和公務活動本身沒有必然聯系,而且執行公務的地點多是公共場所,按照相關規定,這些地點本身就屬于禁煙范圍。部分機關單位經常將公務煙的支出隱藏在餐費里,既不利于公眾健康,又造成招待費的浪費。領導干部帶頭禁煙有利于營造廉潔清風的工作氛圍,抑制公款消費,還能起到模范帶頭作用。
為何“禁煙”這么難?
2014年,據人民網報道,當時有調查顯示:我國男性公務員吸煙率61.0%,52.7% 吸煙的公務員表示從未戒煙, 僅有37.3%表示近期有戒煙愿望。
在公務員群體中,經常負責起草材料的公務員往往是“煙槍”。在國家部委任職的一位公務員認為,因為吸煙可以提神,并緩解緊張情緒;一般頂頭上司吸煙,工作人員“跟吸”的概率也比較大。再有就是領導干部下基層時,有時會被敬煙。
今年2月,據新華社調查,早在2013年,中央就印發了《關于領導干部帶頭在公共場所禁煙有關事項的通知》,2010年以后,全國多地也出臺了關于禁煙的相關法規。但一些地方機關單位、醫院學校等辦公場所控煙成了老大難問題,在基層單位情況尤甚。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一位負責人坦言,無煙政府、無煙學校、無煙醫院的創建推進不如其他無煙單位推進得那么順利。 一是由于醫生、教師、公務員的吸煙率高,二是人們對吸煙和二手煙的危害,理解還不是非常深刻,三是在執法上難度較大。
他還表示,有些地方的行政通知基本上還是一個倡導性的東西,在檢查、監督方面缺少配套細則,加上很多領導干部的吸煙習慣,一定程度上也限制或阻礙了無煙法規的落實。
領導辦公室吸煙,你會舉報嗎?
據《工人日報》2014年報道,有人講述了他的親歷:單位的全體會即將開始,領導點燃了一只香煙,一位老員工突然站起來說,屋里這么多人,領導能不能不抽煙,此領導尷尬地掐滅了手里的煙,自此領導們再沒有人在這位員工面前抽過煙;幾年后,新領導上任,這位老員工又一次指出領導不要在會上抽煙,而新領導仿佛沒有聽到繼續吞云吐霧,這次輪到這位員工尷尬了……
目前,很多禁煙條例是“依賴”舉報的。對此,許多城市設立了舉報電話,并且將舉報與執法隊伍關聯起來,促進執行,提高震懾力。然而,在具體實踐中,舉報領導干部在很多時候是不現實的,“同級不愿監督、下級不敢監督、群眾無法監督”導致“關起門來吞云吐霧”的現象并不鮮見。
長春市一些機關公務員表示,有的領導在自己辦公室吸煙,誰又能說不讓他們吸煙?
一位基層紀檢干部也說,“自己領導在單位里抽煙,誰會去阻止甚至舉報?”在處理方面,黨紀需要和處分條例掛鉤,政紀需要和監察法掛鉤,但抽煙這事都不太靠得上,單純抽煙不至于給處分,但沒有發揮帶頭作用,可以給予組織處理,要看具體情節和性質。
相關專家表示,控煙需要依靠科學的管理制度和體系,同時注重監管的針對性、有效性。比如,可以利用逐漸普及的監控系統倒追責任,加大處罰力度;鼓勵、獎勵社會對控煙的積極參與;在處理舉報上做到“有呼有應”,進而共同營造出良好的治理氛圍。
你對公務員吸煙怎么看?
領導抽煙,你會勸阻舉報嗎?
編發:黃偉
出品:湖北日報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