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消息(記者左硯文 通訊員左仁堂 徐小坤)6月29日,大悟縣城關鎮中心村百綠園農林基地迎來了縣水產局的客人,他們頂著烈日把一桶桶魚苗投放在梯田狀的魚塘里,剛下水的魚兒歡快地游來游去,波光粼粼的水面倒映著周圍的青山綠水,儼然一幅天然水墨畫。
中心村書記胡之喜介紹,這里以前是一片廢棄的水洼地,近120余畝,幾年前被湖北百綠園農林有限公司流轉,挖成產業扶貧示范魚塘,無償提供給貧困戶使用。今年4月,該公司董事長胡東明啟動示范魚塘項目,通過成立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對魚塘統一投放魚苗、統一防治魚病,并按保底價統一銷售,盤活廢棄水洼地,帶領30戶貧困戶抱團發展漁業養殖,以幫助貧困戶致富,為村集體增收。
中心村距大悟城區9公里,境內水域資源豐富,生態環境極佳,對發展養魚非常有利,且在產業扶貧的眾多措施中,由于養魚成本小、見效快、風險小的優點,從而成為一些勞動能力有限、缺乏致富經驗的貧困戶的最佳選擇。為使貧困戶能不斷增強自我脫貧能力,在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該村和百綠園共同出資200萬元,啟動示范魚塘項目。其中,村里出資90萬元,以本村有養殖意愿的貧困戶30戶,每戶30000元集體入股,占注冊資金的45%,村里每年收益5萬元,剩余利潤用來分紅。
為讓這筆扶貧資金真正發揮作用,村里在征得困難群眾的一致認可后,決定用扶貧資金入股的方式,使貧困戶長期收益,做到既拔窮根又栽富苗。建檔立卡貧困戶徐貴華說,他有養魚經驗,根據目前市場狀況,120多畝魚塘,投入魚苗18000多尾,年底收購價每斤可以達到7.5元,這樣算下來除去飼料等成本,養魚純利潤至少可以達到30萬元,貧困戶每戶預計分紅2830余元。
貧困戶胡在強高興地說,加入合作社,不僅解決了塘魚的銷售難題,而且大大減輕了養殖負擔,還讓他也能踏著新時代的好政策脫掉“貧困鞋”,穿上嶄新牢固的“致富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