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臨時黨支部,因工程動工而組建,因工程告竣而功成引退。
短短7個月,它迸發的活力令人贊嘆,不僅率高品質團隊攻堅克難,高品質完成工程,也給當地居民留下了諸多溫暖回憶。
近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進即將竣工的荊州220千伏監東變電站工地,采擷這個臨時黨支部的故事。
工程未動,黨建先行
6月23日,荊州220千伏監東變電站建設已近尾聲,工人正做通電測試。賀斌對記者笑言:再過7天,我這個黨支部書記就不當了!
工程6月30日竣工,項目部撤回總部,臨時黨支部也撤銷。作為該支部書記,他說,任務如此艱巨,很難想象如果沒有黨建引領,它會進展這么順。
監東220千伏變電站項目位于監利縣橋市鎮石閘村,江漢平原南端,是賀龍等先烈當年所創湘鄂西革命根據地之一隅。
近年隨著經濟發展,監利用電量猛增。為盡快解決供電卡口,加快老區經濟建設,省、荊州市相關部門特批加快輸變電工程及配套建設。
賀斌說,難度不是一般的大!施工團隊是從5個不同單位抽調人員組合而成的,協作容易不暢;去年11月動工,今年6月底前必須竣工,7個月貌似不短,跟任務一比就緊了:要完成18萬千伏安主變1臺、新建220千伏出線2回、110千伏出線3回、35千伏出線5回、新建無功補償裝置1組……沒個“魂”來統領,即便不出事,也會影響效率。
為此,開工前荊州供電公司協調成立臨時黨支部。施工人員隨工程進度時增時減,少時幾十人,多時數百人。來自5個不同單位的17名黨員是“定星盤”,始終堅守一線。
麻雀雖小,肝膽俱全
記者看到,工地宣傳欄整潔氣派,不少人佩戴黨徽,連非黨員都人手一個“掌中寶”小紅本,里面有《新時代——學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旗幟領航——國家電網黨建“三年登高計劃”》等等,內容豐富。
組織委員宋平說,支部是臨時的,組織生活是常態的,“主題當日+”活動、重溫入黨誓詞等無一遺漏,輪流組織工人探訪周老嘴、重走紅軍路,去洪湖軍事政治學校舊址請老黨員講黨課,還制作黨建APP,內有學習圈、資料圈、生活圈,即使外出巡線,手機一開,黨群也能及時聯動。
宣傳委員鄭小虎說,電網建設是開放性生產過程,跟當地難免有征地、道路開挖、抑塵降噪等交集,既要有序推進工程,又要營造社會和諧,黨建必須向外延伸,與村民“紅心結對”,參與扶貧,為五保戶、留守兒童捐贈物資,還在石閘村設電力安全驛站,把安全知識送入村莊和校園。
賀斌說,監利地勢平坦,但河汊交錯,溝渠密布,大型設備運輸不便,村民主動幫忙填溝平路,讓我們少費很多周折。7個多月,工地未發生一起失竊事件,與村民未產生一起糾紛?!棒~水情”不只是書上的詞,它真真切切就在身邊。
石閘村村民告訴記者,工地只在白天轟隆隆,夜里雖也燈火通明,但安靜,不擾民。
支部臨時,信念永恒
賀斌說,電力施工最痛苦的是,無論多熱都必須長袖長褲。眼下酷熱難當,每天渾身汗水濕透,但投產送電期限在即,加之夏季用電高峰即到,黨員模范帶頭作用很有效,入黨誓詞一重溫,再熱也都頂頭上。事實上工程已提前告竣了,各項設施還在檢測,是為確保萬無一失。
湖北荊力工程總承包公司是該工程建設者之一,總經理萬義說,監利是我省今年創建“小康用電示范縣”5縣市之一,荊州獨此一家,提前2年實現“用電小康”也是當地“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220千伏監東變電站一竣工,臨時支部就撤銷,但變電站在那兒,黨員的牽掛也還在那兒。
31歲的侯巍偉剛在工地火線入黨,他說,他會?;貋砜纯?。
萬義說,紅色動能轉化為工地產能,黨建促發戰斗力,形成凝聚力,最終變為生產力,是整個湖北電力多年來一項基本經驗。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劉振雄、通訊員魯亞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