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廖志慧 實習生 羅心怡
節能產品,節約了能源,節省了電費、水費。但因身價較高,節能低碳產品要順利贏得市場,還面臨一些現實困境。
在光谷廣場旁的蘇寧電器店,正在選購空調的李先生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目前一級能效空調比五級能效空調價格通常貴1000元左右,按照一年用3個月、每天用8小時計算,一臺最高能效比空調一年節省下來的電費不過100多元,使用5年至10年才能抵消價差。“這樣算下來,節省下來的電費意義不大。”
節能產品,身價如何更親民?
價格與質量
成為節能產品推廣“掣肘”
家里的空調插頭,你嫌高一般不拔吧?電視機,很多時候都是待機狀態吧?
專家估計,一臺25英寸至31英寸的電視機待機每小時能耗在10瓦左右。保守估計,一臺電視機一個月因待機用掉的電達1.35度,一年累計是16.2度。所有家電產品加起來,每天平均損耗電量接近1度,一年超300度。
這300度電,其實只需要一個特殊的插線板就能節約下來。記者走訪家電市場發現,市面上推出的智能節能插座,能用手機設置開關電源時間,電量統計功能還能讓你實時查看家中的用電數據。有的節能插座,只要待機功率小于15瓦,就會自動切斷電源。然而,相對普通插線板,這些智能插線板的價格要貴好幾倍,60元到100元不等。銷售員介紹,這種智能插座一般只有年輕人購買,沒有普通插座賣得好。
包括節能插座在內,市場上節能產品主要有節能燈、節能空調、節能冰箱、節能洗衣機等。這些節能產品在節約能源、節省使用費用方面具有明顯效果,但都因為身價與普通產品相差幾倍,暫未成為賣場“主流”。
“我知道節能產品能省電,但價格劃不來。”正在武昌小東門建材市場挑選燈具的市民劉先生稱,節能燈價格比一般燈泡貴許多,有的價格相差10來倍,基本上在20元以上,最便宜的也要10多元。
節能燈具好處多多,但部分產品質量并不過硬。家庭主婦徐女士說,買來的節能燈用不到半年就“罷工”了,后來買的幾個節能燈,壽命也不如宣傳單上說的那么長。
提升市場競爭力
重研發提質量還需降成本
“節能電器主要是研發、生產成本較高。”省發改委環資處相關人士解釋,能耗降低是靠技術推動的,企業在研發上的投入也需要成本。節能家電無論在技術上,還是面板材質上,都在向低碳化、精細化發展,從而導致價格普遍偏高。
業內人士表示,購買節能產品是否劃算,不能僅僅從價格和使用費用上考慮,節約電能的最終結果是對環境的保護,最終受益的還是消費者自己。
去年冬天,家住武漢麗島花園的郭先生對家里別墅進行小范圍節能改造,全屋刷上2毫米厚的環保水泥隔熱保溫防水材料。僅這一項,整個冬季就節約了5000元電費。“雖然改造花了一些錢,但從長遠來說,還是劃算的。”郭先生說。
“只要價格不是高得離譜,我和家人購買家電時肯定會優先選擇節能類家電,畢竟一次性投入后,后續使用中可以省錢,也能為環保出一份力。”市民陳先生說,親朋好友中,購買節能型家電的更多。
“全社會對于節能產品和節能技術的價值、意義認知度有待提高。”省社科院研究員彭智敏認為,推廣節能產品應整合社會資源,多方努力,形成有效的節能產品推廣機制,并提高消費者節能意識和社會責任。
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等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促進綠色消費的指導意見》明確,到2020年,能效標識2級以上的節能家電市場占有率達到50%以上。“節能產品生產廠家要重視節能產品質量,積極開發綠色節能新技術,降低成本,提高自身競爭力。政府部門要在研發、生產、銷售每個環節監管到位,讓劣質節能產品無處容身。這樣,才能有效提升企業和消費者選擇節能產品的信心。”彭智敏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