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鎮擴權,能否破解“小馬拉大車”
——三問我省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1)
編者按
基層政權最靠近群眾。如何適應經濟發達鎮工作特點和便民服務的需要,探索構建簡約高效的基層管理體制,為城鄉融合、鄉村振興提供保障?
我省自2012年起,在33個經濟發達鎮開展了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近期又印發《關于深入推進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建立與經濟發達鎮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基層行政運行機制和政府管理方式。
從“試點”到“改革”,6年探索沉淀了什么?6月上中旬,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赴部分試點鎮探訪,推出3篇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駱駝回歸!上午參加縣里的項目協調會,一直到中午12點半。”
6月12日下午,谷城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石花鎮黨委書記任紹文,接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采訪時難掩心頭激動。
根據駱駝股份年報,公司規劃在谷城投資建設新能源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及再生產業園。
探尋經濟發達鎮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邏輯,“駱駝”仿佛是一面天然的鏡子。
生于斯,長于斯,駱駝卻在上市前外遷——
一家企業的選擇,折射“強鎮擴權”訴求
石花,谷城縣經濟三分天下有其一,楚天名鎮。
駱駝股份,全國汽車蓄電池行業龍頭企業,前身為上世紀70年代在石花開辦的一家街道小型電器修理廠。
隨著事業發展,2010年,“駱駝”主要生產研發遷往襄陽。次年,成功上市。
企業經營迅速向海內外擴張。年報顯示,2017年,駱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6.18億元。
盡管注冊地仍在石花,但公司如今在老廠區僅保留一家制造電池外殼的工廠。“第一納稅大戶的流失,對石花影響巨大。”2012年,我省在33個經濟發達鎮開展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任紹文坦言,相比襄陽同時入選試點的棗陽市吳店鎮,石花鎮綜合實力曾有一定優勢,但隨著此消彼長,雙方現在基本難分伯仲。
對于公司為何搬遷,任紹文與駱駝集團董事長劉國本曾有過一次對話。“譬如融資,要從鎮一級的金融機構向縣級、市級逐層申報,不知道要踏過多少門檻。到了大城市,可以一步到位。”劉國本的回答很實在。
某種意義上說,這是“小馬”拉不動“大車”了。
地方經濟發達到一定程度,傳統的管理體制與之不匹配、不適應,必然產生矛盾。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對吸納人口多、經濟實力強的鎮,可賦予同人口和經濟規模相適應的管理權。
“管理‘隔離層’過多、資源整合能力不足、吸附能力不夠,這些問題必須通過不斷深化‘強鎮擴權’來解決。”任紹文說。
省編辦市縣處處長羅靜梅介紹,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近日發布《關于深入推進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就是為了進一步創新構建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建設現代新型城鎮,示范引領城鄉融合發展。
“鄉村振興,最核心的是產業興旺、治理有效。這次改革的核心是擴權,賦予經濟發達鎮部分縣級管理權限,增強輻射帶動作用,避免鄉村‘空心化’。”羅靜梅表示。
破解行政功能與經濟功能“兩張皮”——
“鎮區合一”,一馬變雙馬加速跑
黃梅小池,與江西九江隔江相望。“曾經,化工產業是小池主導產業。如今,為了拆遷關閉5家高污染企業,鎮里卻付出2億多元代價。”黃梅縣委常委歐陽水平說。
他兼任了兩個職務:小池濱江新區管委會黨工委書記,小池鎮黨委書記。
2012年,小池被列入我省經濟發達鎮行政體制改革試點后,鎮黨委、鎮政府與小池濱江新區黨工委、管委會實行“一個機構、兩塊牌子”創新管理。“鎮區合一,社會管理以鎮為主,經濟管理以新區為主,避免職責交叉,促進統籌發展。”“一馬變雙馬”,同向而行形成合力。借湖北長江經濟帶開放開發“橋頭堡”、全面深化改革示范區建設的東風,一池春水被激活。
幾年來,小池年均引進項目20余個。2017年,該鎮GDP占全縣42.5%,財政收入占全縣四分之一。
過去,鄉鎮與開發區、行政功能與經濟功能“兩張皮”問題,制約產業經濟健康發展。
省編辦有關負責人介紹,全省已有11個省級開發區在試點鎮黨委、鎮政府與開發區管委會推行“鎮區合一”管理模式。
同時擔任石花星火技術密集區管委會黨工委書記的任紹文說,駱駝回歸,一是鄉情鄉音的召喚,二是地方行政效能提升、營商環境的優化。“跳出鎮域謀發展。石花開發區將向外拓展空間,與縣經濟開發區對接相融,迎接市場的選擇。”2017年,該鎮招商引資42億元,同比增長13%。
體制機制創新,不止于此——
綜合設置黨政內設機構、推行一體化政務服務;擴大組織人事管理權限;享受省“四化同步”試點規劃編制、用地政策、專項資金等支持,整合利用政策資源;擴大管理權限,各試點鎮第一批共擴權1977項……
鎮還是那個鎮,人還是那些人。“強鎮擴權”,活力更足、動力更強。
近幾年,試點鎮經濟總量年均增長速度大多超過20%,普遍高于當地平均水平,25個試點鎮公共財政收入進入全省百強。
優化基層治理體系,給群眾更多獲得感——
擴的是權,更是沉甸甸的責
經濟發達鎮,大多數也是人口大鎮。
強鎮擴權,邁向現代新型城鎮,意味著鄉村治理的流程重塑。“馬”與“車”,在新的大循環里再尋匹配。
對于群眾,面對的辦事窗口,從遙遠的“縣”變成了家門口的“鎮”乃至“村”。“過去,鎮上超市在門口辦商演促銷,參加人數不足百人,還得提前到棗陽市區審批備案,在文化、城管、公安等部門跑一大圈。”
棗陽市吳店鎮鎮長、吳店工業園管委會主任王煒峰說,擴權才能減少中間環節,提高行政服務效率,為老百姓節約辦事成本。
相比審批權,羅靜梅更關注的是執法權。
她認為,下放執法權,使發達鎮權責對等,才能真正改變過去基層政權“看得見、管不著”的局面。
目前,我省33個試點鎮均已設置綜合執法機構、便民服務大廳,作為下放的縣級管理權限的具體承接機構。
對于政府,擴的是權,更是責。“權責整合,不能形成真空、留下盲區。”宜昌市夷陵區龍泉鎮鎮長李發兵建議,改革配套功能要持續完善。譬如,目前采取鎮與縣有關部門簽訂委托執法協議的方式,管不了長遠,賦權才是根本。
對此,羅靜梅給出肯定回應:這次改革,已經不再是“試點”。擴權后,經濟發達鎮的鎮政府將名正言順成為權力實施主體。“經濟發達鎮可以選擇性接納省里最新公布的放權指導目錄,不求大而全,力求‘接得住、用得好’,給群眾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周志兵、陳會君、通訊員徐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