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振雄 通訊員 李明清 彭曉華
問你,俄羅斯世界杯開賽后向現場球迷贈送的足球是哪兒產的?武漢地鐵隧道鼓風機大都哪兒產的?除宜昌外湖北還哪兒產鋼琴?制造智能機器的機床在湖北哪兒有產?納米是前沿科技,湖北哪個縣級小市的納米產品已世界領先?
告訴你,答案都是:廣水。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近日采訪廣水,被其工業布局吸引。工善其事,匠運其心,有人精心“吃”今天,有人銳意“搶”明天,有人多年枯坐冷板凳,早早“望”后天。
“吃”今天 一有機遇趕緊上
湖北風機廠1958年建,造農機;上世紀70年代造風機,服務眾多工廠礦山。現更名為三峰透平裝備有限公司。
6月1日,總經理劉書鵬對記者說,我們的抽真空機銷量全國第一,蒸汽壓縮機能讓蒸汽零泄漏,大型工業通風機葉輪直徑達4米,噪音跟電扇差不多。但2014年傳統行業產能漸顯過剩,需求飽和,效益下滑,正急哩,地鐵來了,趕緊研發地鐵風機。“武漢地鐵2號線沒趕上,從4號線開始,風機基本由我們供貨。”他說,安裝后可連續正常運轉12年,深圳、成都、鄭州、佛山的地鐵線上也有使用。
風機業在廣水不是一家,是一群,上下游企業39家。廣水是全國唯一有3家風機業50強的縣市,獲譽“中國風機名城”,占全國份額12%,在山西、四川、山東更是逾40%,美、印、巴西、東南亞等10多個國家也有。
劉書鵬說,我們逾60%為轉型產品,很多已用于核電、飛機上了,新研制的全國最大硫酸鼓風機,填補了國內市場空白。
市經信局副局長曹慶說,廣水風機集群內部無惡性競爭,自動分層。雙劍風機新研發的高溫風機,能抗高溫350℃;微特風機的新式潛艇風機,成為軍工定點產品;連續10年,廣水風機群被省政府納入重點成長型產業群予以扶持。
曹慶說,工業轉型必先立足自身改進。大洋塑膠改進傳統工藝,新型市政工程管道出產一月,就獲山東菏澤5000萬元大單;廣彩印刷投入1億元升級綠色與數字技術,久攻不下的廣東、江蘇等市場,打開了;民德體育改革足球內膽五邊形拼塊,供應全國80%的足球、全世界50%的球膽。
“搶”明天 智能機器智能造
上海毅興機床董事長聶仁豪是廣水人。機床生產要占地打樁基,上海寸土寸金,2013年他把智能裝備業務遷回家鄉,占地350畝,給廣水工業帶來新引擎——毅興智能裝備公司,對接全省智能制造專項。
記者看到,17個車間已13個全面實現智能化。副總經理戴傳順說,該公司2015年即被認定為省級技術中心,研發中高端數控車床,推動“機器換人工”“自動換機械”“成套換單臺”。
連續4年上新項目!戴傳順說,新上的精鑄、熱處理、電鍍、鈑金、噴粉和模具等項目可年產中高端數控機床5000臺,年產值破20億;車銑機床獲國家專利50多項;公司今年將主板上市,成為華中最大智能裝備產業基地。
記者看到,該公司設有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辦公室。市經信局局長陳煒濤說,不光毅興,大自然食品、廣凈催化劑、大洋塑膠、永陽防水等公司都設有院士工作站。政府推動企校結盟,永陽材料與武漢理工大學合作的水性地坪漆等項目,填補了國內高端防水空白。
新型化、智能化、綠色化,政府引導企業對接“中國制造2025”,用新技術、上新裝備、創新品牌,促進傳統產業邁向高端。陳煒濤說,該市高新企業有19家,省級龍頭10家,新產品技術獲國家專利430件,36件是授權發明。
“望”后天 坐冷板凳不寂寞
陳煒濤說,廣水淘汰落后產能雷厲風行,連續3年淘汰3家紙業公司部分生產線;但扶持前沿科技產業,更下力氣。
單論塊頭,“中澳納米”是個小公司,才十幾人。但陳煒濤說,這是廣水下一步的“奇兵”。
總經理陳方吾早年就讀武漢化工學院,至今與湖北化學研究院陳勁松、武漢理工大學麥立強和安琴友等納米專家過從甚密,2006年由化肥廠轉型做納米,多年難見效益,但一直咬牙苦撐。
有起色了!納米純三氧化鉬已能年產千噸,水平領先國際,2016年被日本通產省邀去參展。陳方吾說,通俗講,該技術用于花生大豆,增產30%;用于潤滑油,機械磨損降40%、節能10%、動能增強15%、降噪25分貝。陳方吾長期與中科院、北航等院校合作,江蘇納米創新中心萬成東教授常年幫他免費檢測產品。
廣水市委負責人說,省政府啟動5億元省級傳統產業改造和30億元引導基金,廣水積極行動,已申報“兩化融合”試點示范企業6家:雙劍風機、中意機電、三峰透平、德潤鋰電池、弘泰光電和華都鋼琴;加快“機器換人”步伐,獎勵企業技改,讓傳統產業迸發新活力。廣水布局工業不只重眼前,而是立足今天、邁向明天、運籌后天,“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政府完善服務體系,推動資金、技術、人才向企業集聚,擁有自主產權和品牌,發展才有后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