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和父親工作對比圖。 攝影:雷蕾
胡杭和父親工作對比圖。攝影:雷蕾
孩子們想對父親說的話。攝影:雷蕾
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雷蕾 張雨薇)在實訓車間穿著藍色工作服,彎腰修理機器、在大太陽下對著儀表記錄數據、拿著攝影儀器趴在地上拍攝……當父親們看到這一張張似曾相識的定格瞬間,會作何感想?6月15日上午,武昌工學院機械工程學院舉辦跨越時空的愛——感恩父親節模擬體驗活動,全校100余名學生參加,借此表達對父愛的感恩。
“父愛是嚴肅剛強的,不善表達卻也不打折扣。”筆者在活動現場看到,照片墻上,有不少學生寫下了自己想對父親說的話,還有30余名學生進行模擬體驗,有的穿上工作服、有的扛起相機,擺出了與父親工作時的相同姿勢,體會父親工作的艱辛瞬間。
“父親表達關愛的方式多是隱蔽的,同樣孩子對父親的崇拜也深藏在心里。我們不妨趁這個父親節將自己的情緒表達出來。”該活動指導老師劉淑媛稱,父親節快要來了,學生們想向父親表達感謝,卻不知以怎樣的方式。于是幾個輔導員老師和學生會負責人商量了下,策劃出了這個活動。“除了現場擺出和父親工作時相同的姿勢拍照外,也寫下想要對父親說的話,然后拍下來發給父親。學生們都很踴躍參加。”
“老爸,別人都說父愛如山,是嚴厲的愛,而我卻覺得你對我很溫柔。一年又一年,心里對您只有滿滿的愧疚,總不聽您的話還嫌您嘮叨。時光,都在不經意間流逝,讓我成長,讓你越來越滄桑,在您低頭的一瞬間,您的發絲間已有根根白發悄然呈現,老爸您辛苦了!”學生李俊(化名)寫了一段話想發給父親,眼睛都有點濕潤了,但最終因為害羞,先把照片發了過去,想試試父親的反映再說。
“初中時,我相當叛逆,仗著外公外婆管不住,父母隔得遠,經常逃課去網吧游戲廳。”李俊小時候是留守兒童,父母在外打工。自己留在老家跟著外公外婆上學。因為沉迷游戲,老人又管不住,老師經常給父親打電話“告狀”,父親只好一次又一次地從深圳往家趕,向老師求情。“我當時特別倔,老師的教育聽不進去,父親回來罵了一頓管不了兩天,他一走又恢復原樣。”
后來怎么突然想通的呢?據李俊回憶:“最后一次老師請家長,父親趕回來后第一時間找到了我,什么也沒說,只是眼中有著對我的無奈和失望。他帶著我吃了頓飯就趕回去深圳工作了。回去后外婆告訴我父親每次回來運氣好能買到有座位的票,運氣不好時,只有整夜不眠站著回來給你收拾爛攤子。”李俊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和父親的不易。
“此后,我再也沒有逃過課,努力學習讓父親少為我操心。父親是工廠的工人,平時工作特別忙導致不能一直陪我,我理解他。”李俊表示選擇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就是因為父親。“當時的想法特別幼稚,想要學習與機械相關的專業,讓機器代替人,讓父親多陪我。后來喜歡上這個專業,希望能早日工作為父親分擔生活的壓力。”
“父親是注塑機床的技術人員,高一暑假我待在家里無所事事,父親就帶我去他工作的地方幫忙。”學生胡杭坦言,自己的人生方向就是在高一那個暑假找到的。在工廠里胡杭對這份行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了解到父親多年從事這個行業,從最基層到現在的技術骨干付出的努力,源于對這份工作的喜愛。“平時在家里父親會制造有關機械的簡易裝置,對家里的一些工具進行修理,可謂是對我言傳身教。”
“面對人生的岔路口,無論是我還是你的朋友,能為你提供的只能是建議,真正做決定的是你自己,要相信自己的選擇,勇敢地邁出你的步伐,承擔這份責任。”胡杭稱,選擇機械專業時,父親這樣給了他堅定的信心。
“和你像不像?”“像得很!”活動現場,胡杭將活動的照片發給父親胡世孟,并將二十年來對父親的感激說了出來。胡爸爸秒回信息: “一日三餐要吃飽,錢不夠了就說。”胡爸爸稱,父親對孩子的希望其實很簡單。現在好好學習,以后找個好工作,不讓自己吃苦,這樣就行。
該院黨總支副書記林琳稱,這次父親節活動并不是流于形式,在學校里拍幾張照片就完事。距離阻隔不了親情,即使隔得再遠我們都可以聯系父親,向父親表達感謝,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感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