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廖志慧 通訊員 呂程
【編者按】
6月11日至17日是全國第28個節能宣傳周,今年的主題是“節能降耗,保衛藍天”。節能降耗,為經濟社會帶來了什么?市面上售賣的節能產品真的節能嗎?生活中還有哪些您忽視的耗能環節?今起,本報推出系列報道《節能降耗在路上》,敬請關注。
節能降耗,保衛藍天。
今年是全國節能宣傳周活動舉行的第28個年頭。我省節能降耗情況如何?
能源“雙控”領先全國平均水平
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也付出了巨大的資源和環境破壞代價。“大力推行節能降耗,走綠色發展之路不是選擇題,而是一道事關百姓福祉、長遠發展的必答題。唯有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著力推進節能降耗,才能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省發改委環資處人士表示。
2013年至2017年,中國萬元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20.9%,節能10.3億噸標準煤。
我省堅定不移地控制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通過落實目標責任、優化產業結構、推動技術進步、強化政策激勵等措施,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經濟綠色化程度不斷提高。與2015年相比,2017年全省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別下降 10.23%和12.4%,分別完成“十三五”目標任務的61.93%、63.9%,分別超進度21.93%、23.9%,領先于全國平均水平。
節能降耗帶來了什么
對企業而言,節能降耗直接帶來了效益。
有的企業雖然曾因投入巨資進行節能改造而“肉痛”,但迎來了新的機遇。華能陽邏電廠投資幾億元為6臺發電機組配備了脫硝、除塵、脫硫設施,煙氣中的污染物排放濃度將降低一半。減排產生的粉煤灰、爐渣、石膏等副產品,被電廠周邊的一批循環經濟型企業“吃干榨盡”。湖北億鈞玻璃有限公司壓縮傳統平板玻璃產能,投巨資建設玻璃研發中心,研發新型材料高鋁觸摸屏玻璃,利潤比傳統平板玻璃高30%,生產過程中,余熱還可以發電,能耗降低20%。
對地方而言,節能降耗推動了產業升級。
大冶伸出“鐵拳頭”果斷揮向上千家“五小”企業,換來了藍天白云,“光灰的大冶”逐漸成為歷史,同時也為可持續、健康、綠色發展騰出環境容量,過去“一礦獨大”的經濟增長模式被新興產業逐步替代,大冶連續4年躋身全國百強縣市。
通過淘汰落后產能、限制高能耗項目,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發展綠色循環經濟。2017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18%,六大高耗能產業增加值占比持續下降。
低碳生活從我做起
建筑節能取得重大進展。全省發展綠色建筑509項,建筑面積2450萬平方米,面積同比增長11.36%,超計劃目標122.7%。
夜深人靜時,也是用電低谷,電價比白天要便宜。一到晚上,中南建筑設計院大樓會自動開啟冰蓄冷空調,將冷氣儲蓄到水箱里。第二天白天,空調停機,但晚上積蓄的冷氣會釋放出來,讓大樓“涼快”下來。下雨時,雨水會順著導流管道進入蓄水池,用來灌溉大樓內外的花草。在地下車庫,白天照明不用電。通過采光罩高效采集自然光線,再經過特殊制作的光導管傳輸,把自然光均勻高效地照射到停車場。
2017年,我省公共機構人均綜合能耗同比下降2.82%,單位建筑面積能耗同比下降2.54%。
低碳生活,深入人心。
晨起開窗,讓自然風進屋降溫;用洗菜水拖地,用洗澡水沖廁;家中所有照明燈具全部為LED節能燈;吃完早飯步行送孫子去上學……家住大華社區的吳奶奶一直保持著低碳的生活習慣。
在武漢江欣苑社區,綠色低碳的宣傳標識、衣物回收箱、廢電池回收箱、分類垃圾箱遍及社區各個角落。許多居民家里都有一本“社區居民低碳生活小竅門”宣傳冊子:節約用氣有六招、盡量做到一水多用、冰箱空調這樣用更省電……“照著學,還挺有用的。”社區居民李阿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