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幼兒順利向小學過渡,一些幼小銜接班應孕而生,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但小學畢業后,孩子在兩個月的假期里怎么過得最有意義?怎么更能適應即將到來的中學生活?目前,江漢區清芬路小學獨創的“小中銜接”模式,很受家長們推崇。
“小中銜接”模式,究竟是怎樣的一種模式?對此,江漢區清芬路小學校長楊玲表示,模式主要為三類,一是學生畢業后的暑假里,學校老師時常和畢業生保持QQ,電話聯系,了解其生活,學習狀態,以便隨時提供幫助;二是學校開展“教師走萬家”的家訪行動,包括法制副校長在內的老師不定期的到畢業生家中,了解學生的狀況,倡導其做遵紀守法的好少年,一起商討即將到來的中學生活及準備;三是在畢業前贈送國學書籍給學生,作為畢業生特別的暑假作業,讓孩子接受國學的熏陶,暑假期間,學校還要求學生定期回校找老師談讀書感言。這段時間,學校就已經開始推進這模式了。
對于清芬路小學的此項舉動,家長們紛紛點贊稱,這儼然是完整的完美的“小中銜接”課。
楊校長表示,家長把學校推出的模式戲稱為“小中銜接”,讓假期忙于工作,無法陪伴孩子的家長們安心,讓孩子們兩個多月的假期生活依然有習慣規則,有教育歸屬感,有回憶,有夢想。事實上,學校這樣做,完全是學校主動給自己增加一個工作的延長線,主動給自己增加編外工作,甚至是制造一個包袱,這在武漢,還是獨創,不過為了孩子的成長,學校及老師們雖然工作量增加了,但很值。(通訊員 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