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后,譚斌在臺前留影(省文聯供圖)
荊楚網記者張揚 通訊員馬璨
“我是76代屈原后裔,我的母親姓屈,小時候我叫屈斌?!眹胰墭肥肿T斌是秭歸縣屈原藝術團團長,他在這個崗位上已經干了十八年。從小到大,他一直覺得自己身上有種使命責任——“要把屈原的愛國精神傳承發揚”。
在他的帶領下,曾經名不見今傳的縣級小劇團走出了省城,飛出了國門,以精品劇作傳播了家鄉的屈原文化。2018年,他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先進工作者稱號,是全省基層專業劇團中唯一獲此殊榮者。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譚斌擔任團長之初,藝術團一窮二白,瀕臨解散。當時,劇團“蝸居”在兩套單元房里,專業設備缺東少西,還欠下180萬的巨款。
面對困境,譚斌義無反顧地扛起重擔。為了節省經費,譚斌把外請的專家、老師安排住進自己家中吃住。為了改善排練廳簡陋的條件,他帶領男同志下鄉買木料,請木匠自制地板,和演員們鋪設排練廳,甚至抵押自己和母親的兩套房產尋求資金支持。
同時,譚斌每天還要面臨債主追攆債務,其中有一位債主甚至將自己76歲的老爹安置在他的辦公室,這位老人看見譚斌夜以繼日、忙里忙外,反而被他的這種擔當精神所打動:“沒有見過這樣的‘搞家子’(搞家子意為拼命三郎),把公家事當自家的事,把自家錢當公家錢。這個團長我服氣!”
在譚斌的帶領下,秭歸屈原文化藝術團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7年,劇院新建地址位于鳳凰山麓,靠山臨江,景色宜人;總面積達三千多平米,里面配有標準化的辦公室、排練室、音樂教室、舞蹈室等,舞臺配有專業的音響設備;劇場可容納人數多達505個觀眾;演員人數從原來的20人發展到70人。
藝術團赴加拿大演出(省文聯供圖)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在摸索藝術團發展之路時,譚斌大膽改革內部制度,不斷創新打造藝術精品。
他率先在全省專業文藝院團中實行了人事代理、全員聘用、崗位工資為重點的人事制度,有效激發了職工的內生動力,形成了職工之間互相幫、比、超的思想。每年實行人事考核,讓職工能上能下,能進能出,也使優秀的人才脫穎而出。
譚斌以傳播秭歸屈原文化為主線,密切結合當地的歷史人文,量身打造精品劇目。根據九畹溪旅游量身定制的歷史舞臺劇《禮魂》,講述了屈原從少年時期、中年時期到最后跳江,短暫的一生。從2005年首演以來10年間,演出共計6500余場,接待游客500萬人,創造了單項旅游收入2.5億元?!讹鰵w花鼓舞》用秭歸的音樂小調,結合了建東花鼓戲,并提煉旦角、丑角的元素,用民間農村的舞蹈肢體語言表現了男女之間對愛情的向往,榮獲了第十四屆全國群星獎。
改革幫助藝術團茁壯成長,走出了秭歸小縣城,榮獲了多項省級、國家級榮譽,還被作為政府文化交流劇目,跨出了國門。近十年來,秭歸屈原藝術團創作演出舞臺藝術作品740余件,原創歌曲專題晚會70多臺次。
藝術團送戲下鄉(省文聯供圖)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秭歸山大人稀,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很難傳遞到基層。為貫徹落實文藝服務基層,文藝服務大眾的精神,藝術團主動送戲下鄉、送戲到家門口。
為此,藝術團還專門組織了一個十人小分隊,安排聲樂、小品、相聲、快板等演出形式,為山里群眾帶去精神食糧。這些年,小分隊曾為坐輪椅的殘疾人演過專場,也為一家三口開設過小劇場。
截至2017年底,藝術團累計送戲下鄉449場次,農村觀眾達17萬人次,足跡遍及全縣十二個鄉鎮。
此外,在端午文化節等全縣重大文化節時,譚斌率屈原藝術團策劃、承辦和組織文化節慶活動,服務秭歸臍橙、農特產品、旅游推介、重大項目開工儀式等活動,并且連續13年策劃導演了秭歸縣春節聯歡晚會。
“我們的目標就是多為人民演戲,演好戲,服務當地的人民群眾,經濟發展,傳達真善美?!被仡檮F十幾年來的成長,譚斌堅定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