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演現場。通訊員 許光澤攝
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許光澤 胡丹丹)“你是燈塔,照耀著黎明的海洋,你是舵手,掌握著航行的方向,你是風帆,聚集著航行的力量,你是人民的核心,你是前進的方向,我們永遠跟你走,中國共產黨……”6月2日上午,丹江口市丁家營鎮二道河村移民廣場上人潮如涌,9時許,伴隨著悠揚的旋律,四名小學生詩朗誦《學習十九大,永遠跟黨走》拉開了丁家營鎮小學“小手大拉手”六一節目進村匯演的帷幕。
歡快的歌舞、激昂的朗誦,朗朗的快板和詼諧幽默的“三句半”等節目表演,一臺引人入勝、妙趣橫生的“十九大精神、精準扶貧政策、美麗鄉村建設、家庭教育”為主題的文藝匯演讓現場數百百姓和鎮、村、組干部在喜聞樂見、異彩紛呈的演唱演出中受到鼓舞和教育,也讓孩子們過上一個別樣的兒童節。
集老區、山區、庫區于一體的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丹江口市丁家營鎮是移民鄉鎮。受地理資源環境的制約,當地不少百姓尚需政府救助,屬于建檔立卡扶貧家庭對象。十八大以來,隨著黨的精準扶貧政策落地,越來越多貧困群眾收獲了真金白銀,讓他們從羈絆數輩的貧困桎梏中走出,脫貧奔小康。與此同時,也有極少數村民不是知恥后勇勤勞致富,而是滋生了“等、靠、要”的心態 ,爭當“貧困戶”,幻想不勞而獲。也有些家庭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父母或忙于生計或貪圖娛樂享受,把孩子的教育推卸給學校和教師,讓他們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和溫暖。
2018年是丹江口市“湖脫貧,村摘帽”脫貧攻堅關鍵之年。農村建設發展中出現的一些“負能量”現象,引起了丁家營鎮黨委政府本屆領導班子的深層思考:能否通過“小手拉大手”形式,通過在校學生受到的教育來帶動和影響廣大家長,摒棄陋習,逐步打造友善文明的鄉風民俗?借十九大勝利召開的東風,丁家營鎮下大力氣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從多個層面明確責任,致力解決當前農村在鄉風民俗方面存在的不良現象,讓“貧困不光榮、勤勞能致富”等理念進千家入萬戶,根植于心,共同打造文明幸福的丁家營新農村。
六一前夕,丁家營鎮中心學校明確今年“六一”文藝匯演的主題是在展示學校素質教育成果和孩子們的才藝發展的同時,必須緊扣形勢,把“十九大精神、精準扶貧惠民政策、美麗鄉村建設、家庭教育”等內容作為活動的“主旋律”。通過全鎮師生們一個多月的精心編排,丁家營鎮一貫制學校、鎮小學和鎮幼兒園分別推出豐富多彩的“六一”節目。在同學們尤其是建檔立卡戶困難家庭孩子們深情的演繹下,打動著親臨現場的和家長和群眾的內心。
6月2日,丁家營鎮小學大部分老師和孩子們放棄周末休息,把精心挑選的十個節目送到學校精準扶貧聯系點——二道河村。歌舞《美麗中國》、朗誦《祖國母親我愛你》和《扶貧禮贊》、小品《悔恨的父母》和《我的手機爸媽》、“三句半”《家庭教育不迷茫》等節目,謳歌了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祖國母親日新月異的巨變和精準扶貧讓貧困山區農家脫貧致富帶來的驚喜,也讓不少平時疏于對孩子教育和關愛的家長心靈深處受到震動。
“整臺演出很接地氣。孩子們通過稚嫩的童音,真情述說,深情演唱,特別是發自肺腑的呼喚和吶喊,讓我們受到了教育,相信在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助力脫貧攻堅等方面能起到積極作用。鄉村就歡迎這樣的節目。”二道河村婦女主任王秀華在觀看了全部演出后高興地說。
匯演現場。通訊員 許光澤攝
匯演現場。通訊員 許光澤攝
匯演現場。通訊員 許光澤攝
匯演現場。通訊員 許光澤攝
匯演現場。通訊員 許光澤攝
匯演現場。通訊員 許光澤攝
匯演現場。通訊員 許光澤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