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消息 (通訊員劉釗海 余志敏 馬杰) “啪,啪,啪!”掄起的鋤頭,滴下的汗珠,綻開的笑容,匯成一首唱響的希望之歌。這是5月30日,英山縣石頭咀鎮周畈村藥材種植基地里,農民余華球童細學在勞動的情形。
周畈村是久負盛名的美麗鄉村,藥材專業村。說起這些,余華球童細學兩人異口同聲地說,“我們村有今天,全靠華林的帶動啊!”
英山縣委常委石頭咀鎮黨委書記張春梅說:“農村要發展,需有一個黨員能人帶動,像華林這樣樂在黑土種‘紅星’的黨員能人,是實施鄉村振興的寶貴財富,巨大力量。”
“請回來”的支書大顯身手
華林是周畈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他以前一直從事藥材種植和營銷,是村里小有名氣的“富人”。更是村民眼中的“能人”。
彼時的周畈村,因地勢偏僻,產業薄弱,村風民風矛盾多糾紛重,一度成為上級疼頭外人搖頭的“臟亂差”典型。怎么辦?鎮黨委分析找到了周畈村的癥結所在。村黨支部缺少強有力的帶頭人,支部的帶動力,號召力,凝聚力,戰斗力不強。周畈村要想扭轉這種落后的面貌,必須選出一位能干的支書。
華林。華林是個能干人。鎮黨委以及村里黨員,村民都不約而同注意到他。正40出頭的華林,是人生意氣風發的時候,生意做得風生水起,收入是蒸蒸日上。聽說村里要他當支書,他沒有猶豫沒有彷徨,懷揣一顆為民的紅星,走上支書的崗位。
他發現,周畈村荒山荒田荒地荒灘多,這些“四荒”地帶是沉睡的資源,如果利用起來,一定是無窮的寶藏。他決定把自己種植藥材的本領,傳授給村民,以自己開創出的營銷市場作銷路。牽頭成立了中藥材合作社,創辦了華林中藥材公司。村民紛紛唯他馬首是瞻,一時間,村里掀起藥材種植大潮。
通過調研考察,周畈村規劃建設美麗新農村,實施村民下山產業上山的發展戰略。這一戰略起到了顯著的戰績。一個干凈整潔,漂亮大方的美麗周畈拔地而起,藥材茶葉蠶桑等產業蓬勃興起。通過深挖當地的文化歷史底蘊,將美麗鄉村打造得更具魅力。
華林這位“請回來”的支書,不負眾望,在鄉村振興中大顯身手,交出了一份群眾滿意,領導點頭的合格答卷。
周畈村由衰到興的發展過程,充分說明了石頭咀鎮把農村能人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人,把致富能人培養成村干部,把村干部培養成鄉村振興的領頭人的決策是正確無誤的。更是石頭咀鎮從外出黨員能人中“選”“請”“找”,而成功的一個鮮活例子。
“毛頭小子”成為鄉村振興的神推手
在英山縣地名歌中有句“美女出自后花園”。“后花園”就是石頭咀鎮鄭坊村的別稱。然而,幾年前后花園卻是風光不再。原因是村干部年齡大,活力少,畏難思想嚴重,村兩委換屆時,面臨人才斷檔脫鏈的危險,全村上下很是迷茫。
這時,村里一個80后年輕人,毅然放棄在一家房地產企業的高管職務,回村挑起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的擔子。他就是人稱“毛頭小子”的周福星。
周福星,這個80后的年輕村支書,既有新時期新農民的思維和活力,又有傳統農民肯吃苦肯耐勞,講孝道有愛心的好習慣。
他對全村的基礎設施進行一次摸底,發現制約鄭坊村發展的首先是道路不好。通過爭取項目籌集資金,終于修通了進村到組的水泥公路。大規模發展茶葉藥材等產業,發揮“后花園”這一資源優勢,做強做活產業,依托開發出的農業新業態,搞起了鄉村旅游,第一次把藏在深山的美麗后花園一覽無遺地呈現給大千世界。
說起周福星的孝道和愛心,村民樊忠文對他是夸不完。樊忠文身患肺癌有數年時間了,是周福星幫他聯系醫院,落實健康扶貧政策,還經常到他家里看望關切。去年底,病情稍有好轉的樊忠文,不怕自己文化程度低,寫出了一篇情感真摯,言辭誠懇的感謝信,送到石頭咀鎮黨政辦公室,要求鎮黨委好好表揚周福星。
如今的鄭坊村,周福星成為發展的神推手,他們與天堂,湯灣,卡里,營房,竹林灣等老河鋪一片的6個村一道,各做一盤菜,共辦一桌席,打響鄉村振興這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戰。
像周福星這樣年輕有為的村支書,在石頭咀鎮是一個代表。也是該鎮注重鄉村人才建設,使他們既具有宏觀指揮協調的能力,還能直接參與微觀的農村瑣事管理。這些人才的發現培養,有力證明了黨員能人帶動農村發展的力量之大,源泉之活,路子之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