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是個典型的農業縣,隨著城鎮化的進展,國家對“三農”補貼、建設力度逐年加大,但不少基層村干部法紀、規矩意識淡薄,因“不知規而違規”的情況時有發生,而農村“三留守”人員維權能力相對較弱,農民身邊的“小官貪腐”現象一度較為突出。
“群眾利益無小事,農村基層干部和農民接觸最多,直接影響老百姓對黨和政府的印象,立規矩勢在必行。”沙洋縣委書記揭建平向記者介紹說,2017年4月以來,沙洋緊盯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敗問題,推出了以“一單一圖一冊一歌一例”為特色的規范運行機制,即村級重要小微權力清單、規范運行流程圖、監督紀實手冊、規范運行宣傳歌曲、例行監督管理。“一單、一圖”為核心,“一冊、一歌”為基礎,最后的“一例”為保障,旨在檢查確保前“四個一”的有效落實。為此,沙洋縣還出臺了規范運行監督檢查辦法,明確了責任界限,規定了問責、減責、免責情形。各鎮建立了監管辦公室,每月梳理村級事項進行風險預警談話、現場查核,每月對清單運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沙洋紀委監委不定期進行抽查“再監督”,真正推動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通過規范基層村干部用權,民意調查顯示,沙洋2017年度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群眾滿意度高達93.07%,不僅為5年來新高,增長幅度也為5年之最。
百分百透明換來村民百分百信任
要讓干部“看圖做事、照單操作、流程管理”,讓群眾“看圖監督、依規維權、合理訴求”,各個環節全部按既定程序接受村民監督,以百分百透明換來百分百信任。沙洋縣紀委書記、監委主任楊成英告訴記者,2017年5月,沙洋縣委、縣政府圍繞全縣村務事項決策、項目建設、“三資”管理、農村危房改造、低保五保申報、印章使用等事關群眾切身利益、權力容易尋租的事項,全面厘清村級權力清單40余項,繪制出18項村級重點辦理事項流程圖,查找風險點53個,根據風險影響程度劃分A、B、C級風險點。對村級小微權力規范運行采取事前預警、事中監管、事后監督等常態化例行管理機制,確保規范運行不走樣、不打折。
在一份2018年3月16日刊出的《沙洋農業科技》簡報上,記者看到了沙洋縣委、縣政府編制、修訂的18幅村級小微權力清單和事項辦理流程圖。其中,在村務決策事項“四議四公開兩報告”流程圖上,將“審議、決議、公開”標記為風險等級B級,提醒可能會“偽造會議資料,或未按規定召開會議、進行公開”。在20萬元以下小型工程建設流程圖上,則將“審核、批準”等流程標注為風險等級A級,提醒可能會“審核把關不嚴、優親厚友、收受錢物”。
沙洋縣拾回橋鎮在居民活動廣場旁建起了漫畫欄“小微權力十八條,村級事務我監督”,村民一看就懂。五里鋪鎮則把“規范小微權力,助推鄉村振興”的廣告牌豎在高速公路旁的村口上。
沙洋縣委宣傳部長楊宏銀介紹說,沙洋將小微權力清單內容制作成宣傳漫畫冊等,就是要提升群眾的知曉率和參與率。
此外,沙洋縣還探索實現村(居)紀檢委員兼任村(居)務監督委員會主任制度,將紀檢委員、民主理財小組與村務監督委員會統一整合為村(居)務監督委員會,統一印制《村(居)務監督工作紀實本》,由村監委主任保管并詳細記錄各項權力事務的監管全過程,做到村委“用權”留痕、監委“監權”紀實。
沙洋縣沙洋鎮三峽土家族村是一個異地遷建移民村,長期以來,矛盾重重,先后換了三任黨支部書記,都覺得村里的工作無從下手。推行村級小微權力清單管理后,干群關系明顯改善。2017年,該村通過實行村企共建,集中流轉村民土地2500畝,發展有機果蔬、中藥材種植、休閑旅游觀光業三大產業,戶均年增收兩萬多元。村務監督委員會全程監督該村低保對象評定工作,31人申報4人評上,無人上訪和投訴。
村干部做事有了“護身符”
“推行小微權力清單管理,哪些能做,該怎么做,清清楚楚,村干部做事有了‘護身符’。”2017年回村任職的沙洋縣曾集鎮張池村黨支部書記康成雄說,張池村是知名的油菜花旅游基地,兩年前,原村委會副書記、村主任、村副主任3人,因工程建設不走程序、集體資產隨意處置、利用職權謀取私利一起“倒”了,最終被開除黨籍并追究刑事責任。案例曝光后,社會影響惡劣,部分村干部憂心忡忡,一時不知道如何開展工作。
2017年,曾集鎮全面推行清單管理,程序公開透明,村干部依照清單管理,按流程辦,不僅倒逼村干部在權力邊界內履責,基層干事創業環境進一步得到優化,還解決許多歷史原因造成的集體資源資產處置難題。曾集鎮紀委書記金晶介紹說,10多年前,張池村近百畝的水庫長期被本地一村霸占用,不支付村集體任何租金,群眾敢怒不敢言,前任村干部睜一只眼閉一只眼。2018年初,經“四議”程序,決定限期予以無償收回,百姓滿心稱贊。
2017年底,沙洋縣李市鎮青年村按照小微權力事項清單流程,對兩塊到期26畝魚池進行公開發包,經多輪競價,發包價格每畝增加350元,僅此一項就為村集體增收近萬元。2018年初,后港鎮按程序對資源進行集中清理,一次性處理62處到期被長期無償占用的資源,補交承包費和續保費12.5萬元。拾回橋鎮橋河村黨支部書記陳先云告訴記者,只要能公開,集體資產的市場價值就會漲。
沙洋縣紀委常委、監委委員宋君介紹說,沙洋縣的村級小微權力規范運行流程圖推行后,看似“鎖”住了村干部,實則“護”住了村干部,有效避免了村干部“不知規而違規,不知法而犯法”的情況,為遵紀守法能干事的村干部撐腰。
村民主人翁意識越來越濃
沙洋縣規范村級小微權力運行后,村民自治這一基本原則得到充分體現,村民參與民主決策、管理、監督的積極性和熱情度越來越高,主人翁意識越來越濃。
拾回橋鎮位于沙洋縣西南部,是湖北的“楚天明星鄉鎮”之一,近年來,該鎮在三產融合上大做文章,著力解決民生問題,每年都有工程建設。可村民一方面熱心支持希望啟動工程,但一方面又頻唱反調,對村干部熱衷于搞工程不信任,村“兩委”一度陷入尷尬境地。拾回橋鎮黨委書記張軍介紹說,如今,通過對村級工程項目的公開透明全程監管,有效解決了其中矛盾,村干部可以甩開膀子大干一場,群眾按流程圖清單積極參與。
沙洋縣沙洋鎮在友誼村工業園發包中,為盡快將工業園發包出去,欲引入一家顆粒塑料廠,群眾議論紛紛,考慮到塑料廠污染和群眾意見,這一決議被村務監督委員會堅決否決。最后該村采納村監委意見,從備選的幾個企業中選擇了一家服裝廠,不僅給村里增加了收入,減少了環境污染,還解決了部分村民就業的問題,帶來了多贏的效果。
沙洋縣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陳威說,有了群眾的積極支持,在沙洋縣,村黨組織書記“一手抓經濟發展,一手抓平安創建”基層社會治理環境的基本面更加優化,這也為沙洋縣獲得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最高獎“長安杯”奠定了堅實基礎。推行村級小微權力規范運行是健全鄉村治理體系的必然要求,必須以助推鄉村振興、人民幸福為根本目標。沙洋縣委副書記、縣長劉克雄表示,下一步,沙洋將不斷提高村級小微權力規范運行知曉率和參與度,抓緊出臺村監會成員的履責補貼標準,并引進積分制考核與管理辦法,打造一支具有“公心”意識的村干部隊伍。(本報記者何紅衛樂明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