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網友合影留念 荊楚網記者劉建維 攝
荊楚網(記者 伍佳佳)5月27日,荊楚網網友玩轉黃陂博物館的活動順利結束,30余位東湖社區網友參觀了黃陂區三大博物館——木蘭文化博物館、湖北明清古建筑博物館、漢口商業博物館。網友們通過與上千件文物近距離接觸,對木蘭文化有了更加具象的了解,對楚派建筑巧妙設計贊嘆不已,對漢口北的歷史變遷和發展有了更清晰的認知。也就是在今年,這些博物館還吸引了好萊塢團隊來取經,吸引了大V網紅來推介,吸引了馬云的點贊。這些博物館的魅力,黃陂文化的魅力為啥這么大?
深入黃陂人骨子里的木蘭文化極具感染力
圖為網友們參觀博物館 荊楚網記者劉建維 攝
武漢黃陂,素有“千年古郡、木蘭故里、江北花都、孝信之城”的美譽,文化旅游資源豐富,最具代表性的當屬木蘭文化。
初到黃陂,隨處可見與木蘭相關的標識,建筑,圖案,很多景點直接與花木蘭緊密相關。當地人也能給你講些關于木蘭的故事,或者給你讀幾句帶有濃郁黃陂腔的《木蘭詩》。他們對于花木蘭的熟悉,不僅僅是書本,更多的是口口相傳,深入骨子里。
最為典型的人,當屬木蘭文化博物館館長葉蔚璋。他是土生土長的黃陂伢,為了宣傳家鄉的木蘭文化,可謂歷經艱辛。當你在驚嘆幾千件分門別類的木蘭文化展品,背后卻是他一件件去淘,一件件去整理,為維護這些寶貝,即便當初賣房,也咬牙堅持。他真是太熱愛家鄉的文化,太崇拜這個從小他熟知的,連他爺爺也十分崇拜木蘭將軍。2006年9月17日,他在全國首次創辦"花木蘭展覽館",填補產了我國乃至全世界木蘭文化展示與宣傳的空白。
人無我有,即便花木蘭的動畫片在國外拍攝,但其文化根脈在中國,在黃陂。這也許就是好萊塢團隊不遠千里,謙遜的來木蘭故里取經的緣由。
在木蘭花鄉景區,你可以隨見三五老者,圍坐品酒,談笑風生。這里的風景,已經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深度的文化認同,正是黃陂文化的魅力所在。只有來到這里,才能真切的感受。
酒香也怕巷子深 黃陂宣傳給力網友歡喜
圖為主播與網友互動,幸運網友贏得了大武漢旅游年卡 荊楚網記者劉建維 攝
黃陂區委宣傳部副部長胡波說:“地域特色文化跟美酒一樣,不能只藏在家里,要讓人知道,讓人品嘗。”黃陂的文化發展如此迅速,與黃陂區給力宣傳分不開。
這次黃陂區與荊楚網合作,就是希望通過東湖社區網友的視角,真實的傳遞黃陂文化片段。事實上,從1個半小時4萬多直播網友在線,社區網友拍攝2000余張照片,分享30多條帖文來看, 這種接地氣的宣傳形式更有說服力,也更受網友喜愛。
黃陂區請進來的,不僅是網友,更有大V、網紅,這些新的媒介,都在為當前黃陂文化宣傳注入活力。譬如,馬云參觀漢口商業博物館,感受武漢悠久的商業歷史,為武漢商業文化打call。這些自帶流量的大咖,對于文化宣傳的帶動也是不可估量。
請進來還善于走出去,湖北明清古建筑博物館副館長龔澤標說,博物館近年到山西,到成都,到鄭州,舉辦各種活動,湖北古建筑的魅力也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
除此之外,黃陂區還很會利用本土曲藝形式來搞宣傳,2016年底推出了黃陂方言說唱《說唱黃陂》,運用了黃陂本土多種的曲藝形式,在網絡上火了一把,被網友稱為“湖北大鼓RAP版”,將黃陂文化風情展露無遺。
除了加大對外宣傳力度,黃陂區也十分注重修煉內功,先后出臺了一系列的文化扶持政策。黃陂區文物管理所所長謝育武告訴記者,黃陂區大力支持并推動民辦和行業博物館建設,正在編制博物館申報報告。
黃陂文化是黃陂人的更是世界的
圖為網友觀看表演 荊楚網記者劉建維 攝
黃陂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盤龍城遺址是長江流域已知布局最清楚、遺跡最豐富的一處商代前期城址,距今有3500年歷史,是商朝南土中心城邑,武漢城市之根。
同時,黃陂也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黃陂區擁有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多項。“九佬十八匠”遍布五湖四海,素有“無陂不成鎮”之說。
黃陂文化多元且開放,這與其天然的地域性格有關。黃陂人遍布五湖四海,走到哪里,將黃陂的文化就帶到那兒。
2016年,央視《遠方的家》欄目組播出專題片《游韻味黃陂》,讓黃陂在全國圈了不少鐵粉。
真人版《花木蘭》電影正在緊張拍攝,可以預見,這又將是對黃陂木蘭文化的一次全球性的宣傳。或許,不經意間,黃陂木蘭花鄉的美景,英雄花木蘭的生活的某個角落,會帶給你驚喜。
黃陂文化魅力的形成不是一日之功,唯有你親身感受,才能與這次玩轉博物館的網友們一樣——開心,歡喜!
荊楚網30余名網友玩轉黃陂博物館 4萬余網友直播平臺同步互動(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