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別鳴、通訊員邢君成)5月24日,文化和旅游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全國入選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共383項。湖北省楚式漆器髹飾技藝、漢繡、孝感雕花剪紙、鄂州雕花剪紙、仙桃雕花剪紙、武漢木雕船模、老河口木版年畫、黃梅挑花、紅安繡活、陽新布貼、通山木雕、麥稈剪貼、土家族吊腳樓營造技藝等13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入選。同時,《湖北省傳統工藝振興計劃》于近期發布,我省將參照建立湖北省傳統工藝振興目錄,努力打造一批湖北特色、國家水準、影響廣泛的知名品牌,培養一支數量較大、后勁較強的傳承隊伍,推出一批引領時代、技藝精湛的工藝大師,打造一批市場前景好、規模較大的傳統工藝企業。
湖北入選的13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均具有悠久的歷史傳承、鮮明的藝術特征,具備一定傳承基礎和發展前景,有助于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形成國家或地方品牌的傳統工藝項目。其中,楚式漆器技藝在春秋戰國時期已達到了極高水平,是中外專家公認的中國漆器工藝的高峰,許多文物考古專家都以為其制作技藝已經失傳,但事實上二千多年來一直在荊沙地區不斷傳承。漢繡是流行于湖北荊州、武漢一帶的傳統刺繡藝術,據史書記載,它始于漢,興于唐而盛于清。孝感雕花剪紙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晉時期,至明代,孝感的剪紙藝術日趨成熟。吊腳樓建造技藝,是武陵山區土家族人民十分喜愛的傳統民居建造技術。
5月中旬,《湖北省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已經省政府辦公廳同意并印發,我省將參照建立湖北省傳統工藝振興目錄,堅持尊重優秀傳統文化、堅守工匠精神、激發創造活力、促進就業增收、推動綠色發展的基本原則,立足荊楚優秀傳統工藝資源,學習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傳統工藝企業、代表性傳承人、工藝美術大師和行業協會等,在保護核心技藝的前提下,充分彰顯荊楚傳統工藝特有文化元素與理念,豐富傳統工藝的題材與產品品種,提升設計與制作水平,提高產品品質,培育銷售市場,使傳統工藝在現代生活中得到廣泛應用。到2020年,全省傳統工藝的傳承和再創造能力、行業管理水平和市場競爭力、從業者收入以及對城鄉就業的促進作用得到明顯提升。努力打造一批湖北特色、國家水準、影響廣泛的知名品牌,培養一支數量較大、后勁較強的傳承隊伍,推出一批引領時代、技藝精湛的工藝大師,打造一批市場前景好、規模較大的傳統工藝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