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郭習松)5月22日從省統計局獲悉,在一季度實現“開局穩健,起步向好,進中育新”的基礎上,1至4月,湖北經濟各項指標雖有所起伏,但總體平穩,全省經濟運行繼續朝著“穩中向好”的態勢發展。
經濟運行平穩。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同比有所加快。1至4月,工業41個大類行業中有33個實現增長,其中有20個行業增速較上月加快。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6%,與上年同期持平,高于全國0.7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7%,同比加快0.4個百分點,高于全國2個百分點。
新動能支撐作用增強。1月至4月,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5%,工業投資和民間投資分別增長13.5%、11.8%,與一季度相比,分別提高0.4個和0.2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同比分別增長12.8%、9.8%,高于全部規上工業5.2個和2.2個百分點,分別比全國高0.9個和0.6個百分點。計算機、通信和電子設備制造業,繼續以19.6%的增速領跑規模以上工業,增速保持逐月遞增態勢。
發展質效明顯提升。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1.6%,比去年同期高2.3個百分點。1月至4月,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11.1%,稅收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77.5%,為近年來最好水平。農業生產、就業形勢、價格管理、風險防控等工作平穩有序發展,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民生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
總體來看,1月至4月,全省各項指標較去年同期有所提高,但從環比來看,主要指標還存在穩增長壓力。
2017年湖北固定資產投資總量全國第六
53家貢獻單位將享受資金建設用地指標獎勵
湖北日報訊(記者廖志慧)5月19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通報,公布2017年度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及重點建設項目目標考核情況。全省投資和項目建設突出貢獻單位共25個,貢獻單位共28個。這些單位,將享受資金、建設用地指標等方面的傾斜。
2017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1872.57億元,同比增長11%,總量居全國第六位。25個突出貢獻單位是:武漢市、荊門市、咸寧市、十堰市、襄陽市、襄陽市襄州區、武漢市江夏區、武漢市東西湖區、棗陽市、咸寧市咸安區、荊門市掇刀區、武漢市蔡甸區、武漢市江岸區、鄂州市華容區、洪湖市、崇陽縣、谷城縣、通山縣、大冶市、巴東縣、隨州市曾都區、蘄春縣、竹溪縣、大悟縣、宜昌市西陵區。
28個貢獻單位是:潛江市、隨州市、鄂州市、仙桃市、恩施州、黃石市、荊門市、天門市、赤壁市、老河口市、廣水市、鄂州市鄂城區、監利縣、鐘祥市、荊州市沙市區、荊州市荊州區、沙洋縣、隨縣、黃石市黃石港區、孝感市孝南區、十堰市茅箭區、京山縣、陽新縣、黃石市鐵山區、丹江口市、鄖西縣、恩施市、漢川市。
工業增加值增速不低于7.6%
確保“雙過半”“硬過半”
湖北日報訊(記者吳文娟、通訊員劉良博、余青芳)“確保工業增加值增速不低于7.6%,這是底線。”5月22日,省經信委召開全省工業經濟形勢座談會,各市州經信部門相關負責人齊聚武漢,把脈1月至4月工業經濟形勢,對標當前工作和目標進度,找差距、擺問題、尋對策,確保實現全省工業經濟“雙過半”“硬過半”。
省經信委介紹,今年以來,全省工業經濟整體上延續了總體平穩、快于全國的態勢,生產在趨穩、動能在轉換、效益在改善、投資在加速、政策在加碼、后勁在加強。但跳出工業看工業,跳出湖北看湖北,當前經濟運行中存在“三個壓力”:與中部比,面臨爭先保位的壓力;與東部比,面臨轉型升級的壓力;與全國比,面臨優勢弱化的壓力。
“在產業結構上找差距,尋求特色產業突破;在效益水平上找差距,尋求質量品牌突破;在區域協同上找差距,尋求多極支撐突破;在市場主體上找差距,尋求營商環境上突破;在投資后勁上找差距,尋求招商引資突破。”會上,省經信委主任王祺揚開出藥方。他要求全省經信系統全力以赴搶抓目標進度,確保工業增加值增速不低于7.6%,確保“雙過半”“硬過半”。
據了解,省經信委將加強工作督導,定期深入縣市區和重點企業、重大增長點開展調研督導,督促檢查目標進度;各地要建立實施縣市區工業經濟月度通報、約談、督查機制,層層傳導壓力,層層壓實責任。研究儲備一批含金量較高的政策,加強要素保障,在破解成本高、融資難等問題上再出新招,確保各類生產要素平穩供應;緊盯抓實增長點調度,對納入省級調度的56個重大增長點,全面落實調度通報、協調服務等工作機制,逐一梳理問題清單并實行臺賬銷號管理,確保新增產能按期投產達產、轉化為現實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