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記者戴輝、通訊員黃翔、付瑤)5月21日,荊門沙洋警方通報,歷經1年多縝密偵查,成功破獲我省首例生產型企業騙取出口退稅案,抓獲犯罪嫌疑人22名,該案涉案金額10億元,騙取國家退稅款7千余萬元。
2016年,宜昌市國稅部門在對湖北某實業有限公司、湖北某針織有限公司出口退稅展開調查時,發現兩家公司涉嫌騙取國家退稅款且數額較大,將該線索移交省公安廳。2017年3月8日,省公安廳指定此案由沙洋縣公安局辦理。
形成的案卷一眼望不到頭
警方前期調查發現,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企業和下游的出口報關公司涉及全國22個?。ㄊ小⒆灾螀^)、34個(縣市)、200多家企業,涉及從產品生產到外貿出口再到出口退稅的整個鏈條。
辦案民警對調取的上千個銀行賬戶、近千萬條銀行交易信息逐一對比分析,發現涉案公司大量經營資金均來源于廣州、深圳的10余個個人銀行賬戶。
調查發現,犯罪嫌疑人區某、曹某及楊某,為涉案公司聯系虛開原材料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企業,按開票金額出資并采取資金回流的方式“平賬”,以逃避稅務部門的檢查,從中收取開票金額6%—6.5%的好處費。涉案公司負責人王某接收虛開的原材料增值稅專用發票、虛假的原材料購銷合同以及虛假的原材料送貨單,通過嫌疑人趙某聯系出口環節的報關公司“配單”,將其它出口企業真實的交易信息匹配到涉案公司名下以套取虛假出口單證,隨后通過向中間人支付費用的方式購買外匯資金,最后用獲取的發票、單證和外匯資金記錄向國稅部門申報出口退稅從而騙取退稅款。嫌疑人趙某則按報關單上的金額和收匯金額以每1美元支付0.12元人民幣的比例收取好處費。
涉案工廠車間
2017年8月至11月,區某、趙某等21名犯罪嫌疑人悉數落網。2018年1月15日,主要嫌疑人王某到沙洋縣公安局投案自首。
現已查明:2013年元月至2016年元月期間,在沒有真實貨物交易的情況下,王某負責的兩家公司接受來自河南,山東,廣東,浙江,江蘇等地的多家公司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7億多元,且在無任何貨物交易的情況下為廣東某紡織品進出口公司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近3億元。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王某在沒有實際貨物出口的情況下,通過匹配貨物虛假出口(將其他企業實際出口的貨物匹配到自己公司),騙取報關單等單證資料(出口貨物的海運提單、裝船單、報關單),通過國內支付費用購買外匯,取得外匯單證,向國稅部門申報出口退稅315筆,免抵退稅額5312萬余元,實際退稅3770多萬元;通過與廣東省某紡織品進出口公司合作出口,采取同樣手段,以廣東省某紡織品進出口公司的名義騙取出口退稅款4060多萬元。
民警進入倉庫實地調查
目前,主要犯罪嫌疑人王某等人已被依法移送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