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吳文娟 通訊員 周亞潔
人工智能,“能”從何來?
從經驗中來。人工智能系統,需要不斷從解決一類問題的經驗中獲取知識,學習策略。這些經驗,不是一兩條,而是大數據時代的海量數據庫。
機器下棋,需要搜羅無數棋譜;無人駕駛,需要海量的汽車駕駛情景與處理數據。人工智能大潮中,湖北正在數據庫技術領域一展身手,武漢達夢數據庫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國產數據庫PK掉美國甲骨文
鍵盤輕敲,便可鎖定嫌疑人。
海量數據分析比對,抽絲剝繭、撥開迷霧,從中發現苗頭隱患,把風險化解于無形……
在“湖北公安云”的“五查一聯系”系統中,公安人員鍵入查詢對象的身份信息,立刻便能看到對象的人員關系、社會關系、活動軌跡、個體特征等信息。這種“一鍵式”查詢技術,能夠幫助公安民警快速鎖定嫌疑人。
“‘湖北公安云’就是由武漢達夢公司承建的,大大提升公安實戰水平。”5月8日,達夢公司副總經理皮宇不無自豪地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達夢,首個走向世界的國產數據庫公司,還有不少神奇——
2016年11月,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運載火箭,成功將云海一號01星送入太空。此次發射采用的數據庫產品,正是達夢數據庫管理系統DM7.0,這也是國產數據庫首次在氣象衛星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目前,以達夢數據庫為基礎平臺的民航客票交易系統,已累計在國航、東航等24家航空公司上線,平均每天處理電子客票120萬張。
3月31日,南方電網“6+1”核心信息系統“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在廣東電網成功上線。其數據庫由達夢替換美國甲骨文,實現核心系統核心部件的國產化,在電力行業信息化自主可控的道路上邁出了關鍵一步。
國家電網的智能電網調度系統80%采用了達夢產品;在中鐵建財務共享平臺中,達夢成功替換甲骨文;達夢產品已覆蓋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37個部門并得到廣泛認可……
連續多年在國產數據庫市場占有率第一,成為國產數據庫當仁不讓的“龍頭”。如今,達夢已開始國際市場的全面布局,成功進入泰國教育部門、印尼電信項目、津巴布韋操算中心項目。
自主研發,構筑數據中國夢
大數據領域核心技術,長期被IBM、甲骨文、思科等海外IT巨頭掌握,武漢達夢數據庫潛心研究20多年,厚積薄發,讓一部分關鍵技術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中。
皮宇介紹,從成立之日起,達夢就堅持“原始創新、獨立研發”,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這是始終扎根于達夢血液中的理念。
在產品研發過程中,達夢掌握每一行源代碼,是國內唯一獲得“信息技術產品自主原創測評證書”的數據庫產品。
相比國內其他數據庫公司,達夢走了一條難度高卻潛力無限的自主研發之路。
時間回溯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當時美國的數據庫管理系統已經商用了,中國的軟件行業卻是一片空白。當時還是華中科技大學教師的馮玉才,決心做一個屬于中國人自己的數據庫。1992年,馮玉才創辦國內首個數據庫研究機構,取得40多項國際先進研究成果;2000年,馮玉才創建武漢達夢數據庫公司,將成果推向市場。達夢產品在國家相關測試中幾乎每年都是第一名,但到2003年卻落在了后面,一個重要原因是,其它國內同行開始購買國外系統。“現在回過頭來看,達夢走的獨立自主的道路是完全正確的。”馮玉才說,面對市場誘惑,達夢堅定走自主研發之路,將技術推向眾多領域,在中國航信、中鐵建、國家電網、神華集團等知名企業得到廣泛應用。
打造數據庫第一民族品牌,是每一個達夢人的心愿。皮宇透露,達夢下一步希望能夠在主板上市,利用資本力量逐步完善產業鏈,為實現數據中國夢繼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