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湖北日報天津5月18日電(記者劉天縱)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上,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發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區域發展競爭力評價指數》報告。報告顯示,北京、廣東、浙江、上海和江蘇處于第一梯隊,位于第二梯隊的依次是山東、安徽、湖北、天津、福建、四川、重慶、遼寧、貴州和黑龍江。我省綜合排名全國第八,大學及科研機構創新能力排名全國第四。
《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區域發展競爭力評價指數》報告對我國408家智能企業、73所大學和56所非大學科研機構、84家產業聯盟、834家投資者、18個省市區和13個熱點城市進行了智能經濟樣本分析。結果顯示:我國智能企業創建的時間集中分布在2010年至2016年間,峰值在2014年。其中,北京市智能企業數量占比高達43.9%。
從地域分布上看,我國智能企業主要分布在北京、廣東、上海、浙江、江蘇、湖北、四川、天津、湖南和山東。我省智能企業數量在全國排名第六。
從智能企業產業層次上看,我國應用層企業(生產具體產品如智能穿戴設備等)占比最高,達到77.7%;其次是技術層企業(人工智能算法、機器視覺等),占比17.9%;基礎層企業(數據處理芯片等)較少。而美國的智能企業恰恰相反,技術層和基礎層企業較多。
在政策支持上,截至2018年3月31日,我國有13個城市推出了人工智能發展政策,政策出臺數量排名前7位的城市依次是南京、上海、北京、蘇州、天津、武漢和杭州。武漢排全國第6位。
湖北如何在智能產業發揮科教人才優勢?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劉剛建議,在智能產業和經濟發展中,如果僅是再次掀起一波新的投資、引資和人才爭奪戰,可能會引發智能科技和經濟領域的泡沫,湖北更應該重視創新生態系統和創新治理體系建設,提升有效科技供給能力。
據了解,世界智能大會是智能領域全球首個大型高端交流平臺,由天津市政府、國家發改委、科學部、工信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共同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