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黎海濱、通訊員余波)5月10日從中國農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十年攻關培育出的早熟油菜新品種“陽光131”,解決了我國三熟制油菜發展的重大瓶頸問題。
我國雙季稻區普遍適宜推廣種植油菜。據統計,雙季稻冬閑田油菜面積潛力達4600萬畝,占我國油菜面積總潛力近80%。由于缺乏配套的高產早熟油菜新品種,三熟制油菜畝產一般僅70公斤左右,效益偏低。
中油所成功克服早熟油菜單產偏低、抗病性差和抗倒性差三大技術難題,選育出能滿足雙季稻區冬季生產的極早熟油菜新品種“陽光131”,實現了三熟制早熟油菜單產突破。
2017年秋播,中油所聯合江西農科院、華中農大等單位,將“陽光131”、種子包衣、免耕直播、緩控肥、機械收獲五大技術進行組裝,在江西吉安市、湖南衡陽市等雙季稻主產區建立早熟油菜綠色高產高效技術集成示范。今年4月22日至26日,現場測產畝產達156公斤至166公斤,現場機械化實收畝產144公斤至150公斤。每畝商品菜籽收入730元,凈利潤達460元,實現了機械化高產高效生產。“陽光131”育成,可為我國利用4600萬畝冬閑田發展“油—稻—稻”早熟油菜生產提供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