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定了!湖北這13個村將獲國家財政支持!
日前,住建部、文化旅游部、文物局、財政部、自然資源部和農業農村部6部委聯合發布《關于公布2018年列入中央財政支持范圍中國傳統村落名單的通知》。
通知提到將600個傳統村落納入2018年中央財政支持范圍其中,湖北共有13個村入選一起來看看吧
01武漢市黃陂區王家河街羅家崗村羅家崗灣
羅家崗灣是省級非文化遺產古民居住地,周圍以自然田園環境為主,西南北三面環山,整體地勢北高南低。村灣內有1655平方米的傳統民居,300平方米的吊腳樓,都是清末遺留的古建筑;明末時期的古建筑面積達5000多平方米。
02黃岡市紅安縣永佳河鎮喻畈村
永佳河鎮喻畈村,位于紅安縣東部。全村12個村民小組,15個自然垸,369戶,1368人。革命戰爭年代,英雄的永佳河人民為新中國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從這里走出的上將王建安和中將李天煥兩位將軍以及鐵血紅安的英雄們,給今天的永佳河留下了寶貴的紅安精神和紅色文化,也為當今美麗鄉村建設注入了生機和活力。
03恩施州恩施市盛家壩鄉大集場村
大集場村位于恩、咸、宣三縣交界處,恩咸公路穿境而過,是出入大西南的門戶,曾建有“忠烈宮”、“禹王宮”、“萬壽宮”。現有省級文物單位1處、市級文物單位7處,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土家族吊腳樓營造技藝、南劇、石雕木刻;有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油茶湯制作技藝、恩施社節。
04武漢市黃陂區蔡家榨街蔡官田村蔡官田灣
蔡官田灣是黃陂區的一個明代建筑群居地。自1412年形成村莊至今,大部分歷史建筑已被現代磚混結構樓房取代,目前保留了蔡濟民故居,一口古井,一棵古樹等少數民居,以辛亥革命歷史文化而聞名。
05黃石市陽新縣浮屠鎮李山下村
李山下村,古稱“天堂山下李”,位于陽新縣天堂山下。建村400多年,民風淳樸,耕讀傳家,文化底蘊豐厚。民居建筑獨具民族特色,特別是李應明知府官邸,遠近聞名,在文化部門的重視下,于2014年重修。
06十堰市張灣區黃龍鎮黃龍灘村
黃龍灘村位于鄂西北十堰市西郊堵河旁。在這里,現代工業文明與自然生態文明在這里得到完美的結合。2011年12月,黃龍灘旅游度假區獲得了國家旅游局頒發的“AAAA”級旅游景區稱號。
07黃岡市麻城市黃土崗鎮大屋垸村
黃土崗鎮大屋垸村坐落在大別山中,在自給自足的農耕年代它曾經富甲一方。大屋垸村舍房屋依然保留著數百年前的樣子,留守的村民也還保持著農村最樸實的生活方式。
08黃岡市麻城市黃土崗鎮桐枧沖村茯苓窩
茯苓窩緊鄰國家AAAA 級風景區——桐枧沖瀑布群風景區,茯苓窩自然環境優美,遠離工業區,森林植被面積占到了全村面積的百分之九十,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是原生態的天然氧吧。
09咸寧市通城縣塘湖鎮大堝村
大堝村又名夜珠窩。漢朝時期謀士張良退隱該村時創辦有“伐桂書院”、“夜珠窩”古戲臺等。與歐陽修、王安石、蘇軾齊名的大宋才子黃庭堅也曾在此隱居,保存有張文定故居“文定世第”。
10咸寧市通山縣闖王鎮高湖村朱家灣
高湖村朱家灣轄內的西麓牛跡嶺小月山,是闖王李自成陵墓所在地,由拴馬松、落印蕩、玉璽亭、激戰坡和主體建筑門樓、墓冢、陳列館等組成,依山而筑,氣勢雄偉。
11恩施州利川市毛壩鎮人頭山村
人頭山村位于毛壩集鎮西南角20公里。“壩漆清如油,光照美人頭,搖起虎斑色,提起釣魚鉤”是對壩漆和人頭山的贊譽。壩漆、傳統村落,還有山歌等特色文化,成為人頭山村入選中國特色村落的有利因素。
12恩施州宣恩縣長潭河鄉白果村黃家寨
黃家寨房屋建筑以木質結構的吊腳樓為主體,依山傍水,氣勢雄偉,古樸實用,點綴在山寨。
13恩施州宣恩縣高羅鎮大茅坡營村
大茅坡營村位于宣恩縣的大山深處,全村160多戶600余名苗族村民聚居在一個寨子里。這個存在了近300年的苗族村落極少有人知曉,這也使得村里的吊腳樓建筑和風俗習慣一直得以完整保存并延續至今,是幾近“原始”的自然村落。2016年11月,大茅坡營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