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方珞、通訊員洪艷華、張國峰)能夠看清田埂的高分辨率衛星遙感技術,將首次應用于第三次土地調查——哪一塊土地上有火電、鋼鐵、水泥、玻璃、煤礦等工業,哪一塊土地是耕種地、未種地、休耕地,屆時在電腦屏幕上一目了然。
5月7日在漢舉行的第三次土地調查技術培訓會透露,我省此次土地調查后,全域范圍內200平方米以上的建設用地、400平方米以上的農用地、600平方米以上的其它用地都將進入數據庫。
全國范圍的第三次土地調查于2017年開始,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現狀及變化情況,土地權屬及變化情況,土地條件及永久基本農田現狀等。
省國土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全面掌握各行業用地數量、質量、結構、分布和利用狀況,摸清傳統產業、優勢產業、新興產業用地家底,是制定經濟發展計劃、優化調整產業布局、促進湖北全面振興的基礎。本次將全面調查耕地以及農用地的數量、質量、結構、分布情況,分析農用地的發展規律和潛力,為加強耕地保護、保障糧食安全提供支撐。調查還將采用最新的土地分類標準,查清耕地、水流、濕地、森林、草原、荒地、灘涂等各類資源狀況。
10年前,全國開展了第二次土地調查。本次將細化耕地調查,摸清各類耕地資源家底,包括河道、湖區、林區、牧區中的耕地,以及城鎮周邊的耕地、人為撂荒的耕地等;細化設施農業地調查,摸清我省現代農業發展用地規模與需求;細化城鎮與村莊內部建設用地調查,查清新產業新業態用地、開發區用地等情況,為產業布局和城鎮精細化用地提供依據。
本次調查將更新10年來的土地利用情況變化。永久基本農田、耕地質量分等定級等新成果將進入數據庫。針對建設用地“批而未用”的情況,還建立專門數據庫管理,以促進土地集約節約利用。
省國土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按照全國統一要求,本次調查將在2019年底之前結束。調查結果將實現國家、省、市、縣四級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