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跑步猝死,和你我都有關!3個方法讓跑步不“拿命”
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運動大軍,特別是跑步最為常見。但人們在跑步時猝死的事件也經常發生。現在國人的慢性疾病也較為普遍,但不少隱性疾病,連自己往往都不清楚。跑步屬于高強度的運動,所以這些人跑步時增加了猝死發生的幾率。跑步猝死的原因是什么?我們要如何預防?
跑步猝死的原因是什么?
通常而言,運動猝死是鍛煉者在運動中或運動后出現意外死亡。有些人年年都堅持運動,甚至參加馬拉松比賽,朋友、自己都認為身體素質很好,表面看上去也很健康,沒有不任何不妥癥狀。但這并不等于他們沒有疾病。
在跑步猝死人群中,心源性猝死占很大比例。
某些人是先天有缺陷,面對日常鍛煉或運動時,心臟還可以較為輕松應對。但他們加大運動強度時或者進行強度過大的極限運動時,就容易會出現不耐受,大大增加了身體耗氧量,讓交感神經變得興奮,不斷出汗、脫水讓體內電解質濃度發生變化,這些在無形中都加重了心臟的負擔,更何況這本身就是不太健康的心臟,容易誘發心臟病。
但我們不能因此就找借口不運動,恰好相反,堅持科學運動可以降低運動猝死風險。
有研究調查發現,劇烈運動時,缺乏運動時心臟驟停的危險比平時提升五十六倍,而經常鍛煉人群只升高五倍。
我們如何預防跑步猝死?
1.體檢至關重要
我們首先要確認自己家族有沒有猝死疾病史。如果沒有,還要去醫院做相關的體檢,如:體格檢查。聽取專業醫生給出的建議,不要自己盲目進行運動計劃,特別是高強度運動。
2.掌握實時心率
正常而言,健康年輕人正常運動強度的一分鐘心率為120次上下;健康的中老年人正常運動強度的一分鐘心率為110次上下;年老體質正常運動強度約一分鐘為100次上下。
即使心率正常,但出現眩暈、犯嘔、腳步踉蹌等不良癥狀時,要果斷休息,必要時要放棄運動和比賽。
3.預熱階段必不可少
我們運動時要做好充足的準備活動,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系統性、個性化和量力而行的科學原則,根據自身具體的健康狀況來選擇運動項目、方法、時間與運動負荷。運動后休息五分鐘左右,測量一下自己的心率,如果能恢復到基礎心率,那就說明心肺功能比較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