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4月27日訊(記者王榮海 通訊員戴良軍)老年證和高齡津貼發放實現網上幫辦、服務到人;將老年證辦理權限由市級下放到區級,辦理時限從60天提速到15天。今日,記者從武漢市民政局獲悉,武漢市全方位打造老年宜居城市。
全市老年人口達到178.85萬
2017年底,武漢市老年人口達到178.85萬,占全市戶籍總人口的20.95%,且呈現出基數大、增速快、高齡化、空巢多的特點。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武漢市堅持將老齡工作作為民生工程、幸福工程和“一把手工程”來抓,自2009年起,連續10年納入政府十件實事重點督辦,自2014年起納入重點改革項目聚焦推進。
老年證辦理時限從60天提速到15天
減流程、縮時限、免費用,老年證和高齡津貼發放實現網上幫辦、服務到人。開發“武漢養老服務”APP,將老年證由全市26個指定網點辦理更改為網上數據比對、后臺自動制證、網格員送證上門的全新模式,并將老年證辦理權限由市級下放到區級,辦理時限從60天提速到15天,實行了新辦老年證免交工本費、工本費減半、取消乘車保險費用等多項惠民政策;高齡津貼發放借助大數據比對、自動生成發放清單,由財政直接支付到老人銀行賬戶,并取請年審。此項工作受到民政部和全國老齡辦的高度肯定。
在半徑1公里以內提供社區居家養老服務
建模式、強服務、出政策,增強養老服務功能。制定“互聯網+居家養老”三年計劃,2018-2020年,武漢市將大力推進社區嵌入、中心輻射、統分結合“三位一體”的“互聯網+居家養老”新模式,到2020年實現各中心城區至少擁有一個統分結合模式平臺,全市共設置社區嵌入式或中心輻射式服務網點291個。培育扶持服務實體,積極促進助餐、助潔、助醫、遠程照護的“三助一護”服務落地,到2020年“三助一護”能有效應答的街道將達到100%,實現在半徑1公里以內提供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認真落實“三補一買”政策,對新建、改建網點、65歲以上經濟困難的失能老人、符合條件的護理人員給予補貼。同時市級財政每年拿出2000多萬元,采取以獎代補形式,扶持為老服務社會力量,力爭建成全方位覆蓋、全過程監管、全天候響應的養老服務網絡,形成具有武漢特色的“互聯網+居家養老”新態勢。
3年創建600個老年宜居社區
建設施、抓融合、造氛圍,提升城市老年宜居指數。圍繞“宜居社區、幸福養老”主題,自2016年起,武漢市組織實施三年行動計劃,先后投入近3億元,創建600個老年宜居社區,今年底全市半數社區將達到老年宜居社區標準。目前全市醫療衛生機構開設老年康復床位達到2000多張,居家養老醫療衛生簽約服務25.8萬人;全市舉辦老年節、老年文藝晚會等活動3000多場次,切實增強了全市老年人的社區認同感、歸屬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