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圖為:學生們在學習航天科普知識。(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鴻 通訊員 晏美華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江卉 通訊員 魏勤
4月24日是第三個“中國航天日”。黨的十九大吹響了建設航天強國的新號角。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
商業航天武漢起飛、快舟十一蓄勢待發、航天技術創造美好生活……中國航天日,讓我們一起擁抱航天、遨游蒼穹。
一堂科普課播種航天夢——
他們中或將誕生中國的馬斯克
“在太空,航天員能吃上熱飯熱菜嗎?”
“火箭發射后,還能像飛機一樣返回嗎?”
“這個巨型卡車拉得動火箭嗎?”
……
4月24日下午,孝感市航天小學,300多名小學生和航天產品來了一次親密接觸。
三江集團紅峰公司、紅林公司帶來的“太空廚房”、防爆機器人、火箭模型等,讓孩子們目不暇接,瞬間開啟“十萬個為什么”模式。
一粒粒航天夢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萌發。
“中國的馬斯克,未來可能就在他們中產生?!笨吹胶⒆觽儗教斓臐夂衽d趣,紅峰公司一位工作人員不禁感嘆。
種子的力量不可小視。今年2月,美國SpaceX公司成功發射“獵鷹重型”運載火箭,引發全球關注。SpaceX公司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就是航天愛好者,他小時候的夢想是遨游太空。無獨有偶,快舟火箭總設計師梁紀秋從小喜歡航模,上高中時甚至還和同學一起自制發射小火箭。
在第三個“中國航天日”到來之際,全省30多家從事航天工業研發、制造、修理的企事業單位和科研院所紛紛開展主題活動,舉辦公眾開放日、航天科普周、航天大講堂,向社會公眾尤其是青少年普及航天知識、講解“中國航天日”來歷,激發他們尊重科技、崇尚創新的熱情,凝聚實現中國夢、航天夢的強大力量。
航天“黑科技”打破國外壟斷——
“上天”的技術“下凡”了
正在襄陽航天花園小區散步的劉奶奶腳底突然一滑,卻聽“砰”一聲,劉奶奶身上的小馬甲變形了,下擺四周彈出個白色氣囊,與地面形成緩沖。劉奶奶起身拍拍土,又散起步來。
原來,小馬甲里藏著顆“智能芯”,能在五分之一秒內快速反應。這是位于襄陽的軍工企業航天科技集團四院42所研發的一款民用產品——老年人防摔倒皮囊。
投身軍民融合,這些“上天”的航天產品和技術變成了一系列接地氣的民用“黑科技”。
“1100KV的高壓線上有氣球纏繞,可能引發大面積停電……”
一束光打過去,不到30秒,氣球被清除。解決麻煩的是一款十分搶手的利器——一種激光異物遠程清除儀,這是三江航天最新研制的軍民融合產品。設計師余海龍介紹,這臺設備可實現20米至120米內高壓輸電線路異物的清除。
本世紀初,我國汽車安全氣囊幾乎全部被國外廠家壟斷,有的價格高達數萬元?!耙劳谢鸺七M劑技術,我們決心攻克安全氣囊氣體發生器這一難題?!焙教炜萍技瘓F四院42所負責人介紹,2006年,42所自主研制的第一代安全氣囊氣體發生器下線,一舉打破國外壟斷。2014年,該所研制出第三代汽車安全氣囊氣體發生器,憑借出口燃溫低、殘渣少、“S”形壓力曲線特點,成功通過德國聯邦材料和測試研究院認證,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關鍵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先進——
建成商業航天產業化集群地
航天應用不僅讓人們生活更幸福,還創造出越來越大的經濟價值。
據統計,我國衛星應用及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年均增長率超過20%。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拉開中國人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類的序幕。2016年3月,國務院批復,自2016年起將每年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
省國防科工辦負責人介紹,我省已將航天產業確定為全省重點推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根據規劃,我省航天產業發展有五大目標——
商業航天地位穩步提高。至2020年,建設成為我國商業航天產業化集群地;至2030年,培育商業航天產業鏈若干骨干企業,形成具有多項國際競爭力及國際影響力的商業品牌;
科技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形成大量的創新成果,一批關鍵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產業創業環境不斷完善。通過孵化、扶持、發展,形成一批知名企業和產品品牌;
引領帶動作用更加突出。以航天技術為牽引,形成湖北新型航天核心產業鏈和軍民融合產業集群;
產業規模經濟效益顯著。將新一代航天發射及應用、新材料、高端裝備等打造成為航天支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