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長江嘉魚段有人拍到江豚群?專家鑒定視頻:并非江豚
楚天都市報訊“長江嘉魚段有人看見江豚群!”昨日,一段疑似大群江豚出現在長江嘉魚段的視頻在網上廣為傳播。對此,楚天都市報記者進行了探訪。
昨日,記者首先與視頻拍攝者——省第三環保督察組副組長李瑞勤及其同事取得了聯系。據介紹,22日上午11時許,天空下著雨,督察組一行針對嘉魚縣長江沿線非法碼頭整治問題進行檢查,當車輛行駛到長江嘉魚石嘰頭段時,李瑞勤發現江面有魚群在游動,體型比較大,他認為這是江豚,于是立即叫停車輛,下車拍攝,“江豚成群出現,畫面非常難得,所以想拍下來。”
與他通行的同事中也有人表示,看到了江豚的背和尾巴。不過,也有人認為,水里游動的不是江豚。據了解,上述水面大幅翻動的現象先后出現了10來分鐘。
在李瑞勤拍攝的數分鐘視頻中,記者看到,確實像有魚群在游動,水面不時卷起浪花,但沒看到有江豚出水的畫面。
昨日,記者將視頻傳給中科院水生所副所長徐旭東。他說,這個視頻中,因為沒拍到江豚出水的鏡頭,暫時還無法判斷,通過專家共同鑒別,視頻中所拍攝的應該不是江豚,因為江豚不會十幾分鐘穩定在一個地方出水。但他同時指出,去年至今,長江流域湖北段已先后接到宜昌、荊州、鄂州等多處水域發現江豚的報告,有的報告還拍攝到較為清晰的圖片,還有志愿者甚至錄下了清晰的江豚叫聲。去年9月,宜昌一次性發現了3頭江豚。而據宜昌市漁政管理處監測,宜昌城區江段區域共生活了不少于12頭江豚,為近十年來罕見。
據了解,江豚被稱為長江生態活化石,在地球上生存已超過2500萬年,主要分布在長江中下游干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陽湖等區域。由于自然環境的變遷、水位下降、水質等因素影響,近20年來種群量快速衰減。目前,在我省石首市天鵝洲和監利縣何王廟江段,都已建立了長江豚類級保護區。
記者采訪了解到,長江咸寧嘉魚境內有109公里的長江岸線。去年至今,該縣共開展打擊非法采砂執法巡查214次,驅離非法船只300余艘,依法對非法采砂人員行政拘留13人、刑事拘留17人。同時,該縣水產部門在長江嘉魚段開展人工增殖放流,累計投放四大家魚苗種4000余萬尾、胭脂魚苗種20余萬尾,以保護長江生態系統、保護江豚等珍稀水生生物的生活環境。“不管這次發現的是不是江豚,我們都會為江豚粉絲的熱心而感動”,徐旭東說,作為一名專業研究水生生物的學者,他更為長江水環境的日益改善而備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