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4月18日,一頭雄性麋鹿在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漫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皓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云寬 別鳴 王理略 胡瓊瑤
長江故道,石首天鵝洲濕地。彎曲的河道呈“Ω”形,猶如天鵝的翅膀,懷抱與長江從遠古相伴而來的兩個精靈——江豚與麋鹿。
兩種生命體,會呼吸,知疼痛,與萬古長江相守相望,從“云夢澤”的大湖傳說,到如今的保護之地,一直到未來的“美麗長江”。
4月18日,湖北日報全媒報道組兵分三路,首次通過地面、空中、水上多點聯合直播,給廣大網友展示天鵝洲——長江邊這片最美濕地,生物多樣性雄厚的“家底”。
江豚的可愛笑容,麋鹿的矯健身姿,吸引了超過120萬次網友觀看、跟評、點贊。在直播即將結束時,10余萬網友在直播間飛彈幕、送禮物,依依不舍:“再堅持兩分鐘,聽聽江豚和麋鹿在說什么……”
是啊,面對長江大保護的今天,最有發言權的江豚、麋鹿會說什么呢?且讓近距離采訪的記者,為江豚嬌嬌、麋鹿團圓代擬一份發言稿吧。
江豚嬌嬌:好期待我的“大名”
我的名字叫嬌嬌,家住長江天鵝洲白 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里還有我的爸爸“天天”和媽媽“鵝鵝”。
上午7時,是我們吃早飯的時間,喂養員高道斌準時來到池邊,給我們喂食新鮮小魚。咦,今天還來了幾位陌生人,聽說是湖北日報“一江清水看中游”報道組來這里進行網絡直播。
江豚家族天生敏感膽小,對外界保持著警惕,聽到異樣的聲音,我們就會緊張地躲起來。所以記者給我們喂食,我毫不留情面地“拒絕”了,甩了一個背影給他們,只有媽媽“禮節性”地吃了幾口。
我們的生活很規律,每天吃食四次,定時定量,平日里會跟著喂養員做一些訓練,鍛煉鍛煉身體。這里的工作人員對我們特別關照,實行24小時無間斷巡護,飲食起居比對自家的孩子還要上心。有一次我生病了,表現出食欲不振和渾身無力的樣子,工作人員可緊張了,趕緊幫我進行了一次全面體檢,認真診治后,我的身體很快就康復了。遇到大雨大雪、起風起浪的時候,他們會搬到池邊的值班室通宵守護。每天都有巡邏船四處巡查,看看有沒有非法捕撈者或破壞環境者,一旦發現,會給予很嚴厲的處罰。
我出生于2016年5月22日,是世界首例繁育成功的“網箱豢養江豚”?!皨蓩伞逼鋵嵤俏业男∶澜缱匀换饡诙嗉揖W站幫我征名,今年5月22日就要正式公布我的“大名”,好期待喲。
不過,還有一件興奮又傷感的事情,我已經快成年了,過段時間,我可能離開爸爸媽媽,被送到長江主干道,在那片更廣闊的天地里遨游。
再來說說我的家鄉吧,它可厲害了,是全國首個對鯨類動物遷地保護的保護區,總面積有152.5平方公里,這里的環境特別好,空氣清新,水質優良,旁邊沒有化工廠、養殖場,最初這里的“小伙伴”只有5個,后來慢慢發展到了60多個。爸爸告訴我,以前人類經常傷害我們,使得數量越來越少,后來他們開始保護長江,保護江豚家族,目前我們家族數量達到1000多頭。隨著人類對長江大保護的力度越來越大,相信以后我們江豚家族會越來越壯大。
為了保證我們江豚下一代的品質,防止“近親結婚”,工作人員從江西鄱陽湖“請”來了4個“小伙伴”,用于改善種群基因,同時也精心挑選4個“小伙伴”外遷至監利何王廟省級江豚保護區、2個“小伙伴”至安徽安慶西江保護區,幫助那邊“小伙伴”改良基因,現在,我們天鵝洲保護區成了全國重要的江豚種源輸出地。
麋鹿團圓:將新添200頭小伙伴
我的名字叫團圓,今年3歲了,家住位于湖北石首的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里有我的兄弟姐妹,也有我最喜歡的楊濤叔叔。
早上8時,楊濤叔叔準時來給我換水。他是我們保護區的工程師,在我剛出生不久,因為受傷,找不到家了,幸好楊叔叔他們收留了我,對我加以照顧,讓我又能健康成長。
1993年,我們麋鹿家族搬到保護區后,好幾代麋鹿都生活在這自然環境優美,土地肥沃,水質良好,牧草豐盛的地方,這里如今有600多頭麋鹿了。
聽楊叔叔講,石首的長江天鵝洲故道,是古云夢澤的一部分,自古以來就是我們麋鹿的棲息地。但200年前,因人類活動影響,我們麋鹿種群逐漸減少,到了清末時期,全中國的麋鹿只剩200余頭,當時我的這些祖輩全部被圈養在北京南海子的皇家獵苑。在經歷1894年北京城洪水、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后,我們麋鹿徹底在中國本土滅絕了。
我的這些先祖中,有一部分在當時被帶到歐洲,于是繼續在歐洲繁衍。其中,英國的十一世貝福特公爵為了保護麋鹿,不惜重金收養了18頭從中國到歐洲的麋鹿。后來,是十四世貝福特讓我們麋鹿回到了中國故土。
回到中國后,1993年來到我們的故里——石首長江天鵝洲故道。這里的自然保護區就是我的家,我們家可敞亮呢!一共有泛洪沼澤濕地1567公頃。靠在長江邊,不僅有豐富的水,還有我們喜歡的各種水草,沒有哪里有比這里更舒服的環境了。
所以,我們在這里生活得特別滋潤。聽楊叔叔說,現在長江中游麋鹿有1200多頭,咱們保護區內就有600多頭,今年預計保護區內外添丁200多頭,我要有好多新的小伙伴了。
隨著我們家族越來越壯大,如今這個家似乎也顯得有些小了。去年底,湖北省政府決定給我們家增加8000畝緩沖區的土地,讓我們有更好的空間生活,這可真是一件大好事!
生態廊道:麋鹿江豚相守長江
江豚嬌嬌、麋鹿團圓的未來是什么樣?我們聽一聽專家的說法吧。
57歲的李鵬飛,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副主任、高級工程師,照顧麋鹿已長達25年。他講述了一段生命力蓬勃的麋鹿故事——
1998年,長江全流域大洪水,天鵝洲麋鹿自然保護區淪為澤國,麋鹿食物斷絕,失去家園。僅存一段200多米長的殘堤尚未被水淹沒,他們駕駛著木船,將90多頭麋鹿送到這段殘堤上,并與解放軍官兵一道為它們運送草料,直到2個多月后洪水退去。
在這一過程中,34頭麋鹿失散,泅水自保,其中11頭向東渡過低洼處洪水,遷移至楊坡坦地區。另外23頭跑到長江南岸的三合垸一帶;其中又有5頭,順著長江繼續向南游,游至洞庭湖一帶。
這些麋鹿,從此在長期繁衍生息,形成了楊坡坦、三合垸、洞庭湖3個野生麋鹿種群。2017年4月,科研人員對長江中游兩岸野生麋鹿種群進行科學考察,在11處地點航拍到320頭。專家們認為,長江中游麋鹿種群的發展,可望建立長江野生麋鹿種群自然生態廊道。
李鵬飛說,遠古以來,長江中下游沿岸濕地,就是野生麋鹿主要繁衍生息區域之一。長江大保護,可望恢復野生麋鹿棲息地,形成以石首麋鹿為主體的長江野生麋鹿自然生態廊道,重現古代長江兩岸麋鹿千百成群、水中江豚來往穿梭的蔚為壯觀場景。
茵茵江岸,鹿鳴呦呦。清清江水,江豚逐流。
兩個精靈,與長江相守相望,從遠古到未來。
人類,為它們呵護,為它們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