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訊(記者李佳、通訊員武人才、實習生羅雅蒙)近日,華中師范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博士李爾冬的手機跳出一條信息:“武漢一品蝦都訂購100斤小龍蝦。”博士賣蝦賣了兩年,在宜城建了一千畝的基地,去年賣了28萬斤蝦。華中師范大學中科創業學院執行副院長丁玉斌介紹,該校像李爾冬團隊這樣接受創業教育并闖出名堂的還不少。
稻蝦、稻蟹互利共生共養的技術,在小龍蝦養殖中已不稀奇,但形成標準化養殖,還比較少。李爾冬聯合湖北工業大學的師生團隊,向兩校農村社會管理、互聯網大數據、財務管理等領域的教授們拜師,打造了“蝦云”平臺,利用實時監控系統,對每一批小龍蝦生長過程中的土壤、空氣、水質、飼料等各種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并存儲到數據庫里。工人根據這些信息決定換水的頻率、飼料的用量、溫度的調節等。這些大數據又進入產品溯源系統,消費者通過掃描二維碼,能了解小龍蝦每一天的成長環境變化。
目前,這個團隊已在襄陽谷城和宜城建起了上千畝標準化蝦稻蟹養殖基地,2017年出產優質成蝦28萬斤,優質蟹6萬斤,原生態大米35萬斤。
“該團隊去年進入華中師大創業學院孵化,學校給予200平方米的場地、8萬元的資金支持。”負責指導這個項目的丁玉斌說。他原來是華中師大學工辦的老師,為推進“百萬大學生留漢就業創業工程”,加強高校創業教育,武漢市人社局為包括華中師大在內的眾多高校,授牌成立“創業學院”,鼓勵高校師生“下海”,華中師大成立了“武漢華中師大創業管理有限公司”實體,他從高校行政人員變身“總經理”,為留漢大學生創業做服務。
他介紹,華中師大實行“專業導師+企業導師”的雙導師制,探索了“教師后臺—學生前臺”“學校后臺—學生前臺”“企業后臺—學生前臺”以及“雙導師下的自主創業”等多種模式,有大學生團隊做到了年銷售額1億元。“明年下半年,華中師大一棟22層的創新創業綜合大樓就將竣工,以待更多留漢大學生創業團隊入駐”。
鏈接>>>
武漢每年給予10萬元
獎勵補貼創業學院
據了解,武漢市人社局共在20所高校授牌成立武漢大學生創業學院,分別是: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南民族大學、武漢科技大學、湖北大學、武漢工程大學、湖北工業大學、武漢紡織大學、江漢大學、湖北經濟學院、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武漢商學院、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武漢生物工程學院、武漢城市職業學院。
這幾年,由人社部門、人才中心主辦或協辦的武漢地區高校創業學院各類活動,每年覆蓋近萬名創業學子。依托在漢高校,武漢支持社會力量建設公益性創業學院,達到要求的每年給予10萬元獎勵補貼。
同時,支持創業導師到創谷、創新街區、孵化器、大學生創業特區、大學生眾創空間等開展創業輔導。在交通區位優越地帶,建設大學生眾創空間,提供免費創業工位。武漢還將設立大學生創業貸款擔保基金,為大學生創業企業提供無抵押擔保貸款,額度最高達200萬元。
(長江日報記者李佳、通訊員武人才、實習生羅雅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