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圖為:正在快速推進的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火箭產業園。(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郭習松 通訊員 張標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郭習松 通訊員 裴斌 郭文杰
編者按
項目是經濟發展的引擎。重點項目更是擴大有效投資,推動新舊動能轉換、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
那些入庫在建的重點項目,進展如何?推進過程中遇到哪些困難、采取哪些舉措攻克?近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分赴全省各地,走進一批體量大、品質高、前景好的重點項目現場,看進度,看落實。即日起,本報陸續推出這組走基層報道,為新一輪項目建設熱潮鼓勁加油。
國之利器,落子江城。
2016年8月,國內首個商業航天基地落戶武漢,開啟中國商業航天夢全新步伐。規劃顯示,未來10年,這里將圍繞商業航天、新材料、高端裝備三大產業集群,崛起一座近600億元產值的航天產業新城。
2017年4月,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正式開建,航天產業港、火箭總裝總調中心、電磁防護材料項目先后開工。
一年過去,這里建設得怎么樣?4月16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前往一睹為快。
基建:15天打下600根管樁
車行至新洲陽邏陽大路,如果不是入口那塊“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招牌,會以為到了某個景色宜人的公園。
“去年還一片荒蕪!”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隨著建設隊伍陸續進駐,這里一天天變樣。
南望光谷東,北看漲渡湖,西到倒水河,東至挖溝閘。規劃圖上,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猶如一只展開雙翼的鯤鵬,承載著武漢市政府、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三家投資主體“一核兩翼”的天港夢:“一核”,利用長江及兩湖資源,構建新城中心及航天創谷核;“兩翼”,東翼匯集以航天科工、武船為代表的具有戰略意義的國之重器,西翼對接陽邏新城和老城,形成航天配套組團。
基地里,塔吊林立,一派繁忙。占地80畝的航天產業港,總建筑面積6萬平方米的廠房、研發基地、展示及配套用房等主體工程,已封頂基本完工;最核心的火箭產業園一期主體廠房施工已接近尾聲,二期也已完成場地平整。
基地位于長江邊,淤泥多,打地基時,必須用直徑0.5米、深度28米的管樁基。為確保工期,多臺打樁機同時作業,工人們三班倒,最終創造了15天打下600根管樁的奇跡。
無獨有偶。產業港公園和航天南路、航天四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時,最多曾調度50多臺大型施工設備,300多名工人齊上陣,40天全面完成任務。
目前,這里已初步形成5平方公里以航天產業為龍頭的產城融合示范區,基地形成清晰布局,讓每天前來洽談的客戶一目了然。
施工:精密到每一道工序
建航天產業園與一般產業園有什么不一樣?幾處細節,讓人印象深刻。
已封頂的研發樓二樓入口處,一小段磚墻上,寫著一個大大的“拆”字。
為何要拆?灰厚大小不勻,磚體搭建留距不足。為何還留著?意在警示每一位員工嚴格施工。
記者在各樓層穿梭,每個墻柱都標有一個實測實量公示表,里面有不少“0”。“這是對每根墻柱做的垂、直、平三個向度的數據檢測,誤差分別在7毫米、5毫米、3毫米內都是符合標準的,‘0’表示無誤差。”施工負責人張建輝說。
相比研發樓,火箭產業園的施工要求更高,施工隊伍全部來自中國航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多在北京航天城干過。相關負責人繆九振介紹,產業園自去年11月8日開建以來,一期設計的綜合廠房、動力中心等7個單體建筑已近完工。
其中,綜合廠房未來將作火箭總裝總調使用,寬99.5米,長199.8米,高24米,空間比普通廠房高一倍,施工難度也高出很多。“不能有一根梁柱,為了牢固,承重墻全部改用鋼筋混凝土技術,頂棚用鋼構。”
“商住樓最多一層一層抽檢就可以了,但這里每道工序都要嚴格核驗。”湖北建盛監理公司現場負責人董新華說。但施工工人更“怕”的,還數來自火箭公司上級總部三江集團的兩位管理負責人蔣曰銀、孔新國,他們嚴格是出了名的,哪怕是鋼筋箍彎度不夠,都得返工。
“以后每年這里可生產20枚商用火箭、每枚市場價近億元,為國家創造近20億元的價值。作為老航天人,我們深知肩上的重任。”孔新國說。
項目:每天上演航天速度
今年1月22日,錦富集團全資子公司奧英光電正式簽約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總投資15億元,打造新型顯示器件生產項目。
“選擇在此落戶,一是看中基地獨特的區位優勢和武漢市的政策利好,另一方面這里有國內領先的產業新城建設運營方。”錦富集團副總裁王文德說。
“一年時間,這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政府的優質服務和基地運營速度令我感動。”武漢磁電公司母公司——湖南航天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胡雪梅表示,將借助基地平臺展開更多的合作。
華夏幸福副總裁、武漢區域事業部總經理李洵透露,目前,基地內三大產業集群齊頭并進,齊聚東部產業核心區,項目儲備充沛且富有層次。
其中,商業航天集群,以快舟系列運載火箭總裝總調中心(一期)項目、航天科工電磁防護材料項目為代表的項目總投資逾20億元;總投資35億元的航天科工空間工程項目(衛星項目)持續推進。新材料產業集群,目前在談項目總投資額逾40億元,其中不乏細分領域的領軍企業。高端裝備產業集群,以奧英光電顯示器背光模組、優利麥克為代表的一系列已簽、將簽項目,總投資額預計超過60億元。
“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建設是國家使命和省市戰略,我們將全力推進基地建設,助推武漢航天產業‘快速升空’!”臨別時,李洵信心滿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