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現場。(記者 馮騁 攝)
荊楚網消息(記者馮騁 通訊員柯海)4月18日上午9點,武漢市江岸區委、區政府在區機關會議中心1號廳,召開推進“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工程”暨人才創投聯盟成立大會。武漢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市招才局局長胡立山,武漢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招才局常務副局長孫志軍出席了活動。其中來自武漢各大高校大學生100位學生代表也參加了這次會議。
全力打造大學生就業創業最友好城
會議上江岸區委常委、組織部長、統戰部長羅淳宣讀了《關于成立長江金岸人才創投聯盟的通知》。江岸區將組織轄區百余家高新技術、智能制造、生物工程等企業,60 余家世界 500 強企業,為留漢大學生提供高薪優質崗位。全年提供就業崗位 1 萬個,其中,10 萬年薪以上優質崗位超過 500 個,50 萬年薪及百萬年薪不少于 20 個,免費創業工位 1000 個,全力打造大學生就業創業最友好城區。
成立 “大學生最低薪酬聯盟” 人才公寓納入今年民生“十件實事”
提高大學畢業生指導性最低年薪標準,增強吸引人才的力度。江岸區屬國有企業新錄用的大學生,專科生、本科生在原指導性最低年薪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萬元,碩士生、博士生增加 2 萬元,最低年薪達到專科生5萬、本科生6萬、碩士生8萬、博士生10 萬的標準。發動人才創投聯盟會員企業成立江岸區“大學生最低薪酬聯盟”,按照以上薪酬標準執行。
將建設籌集標準化人才公寓工作納入全區 2018年民生“十件實事”,實現人才安居“應保盡保”,讓更多外來大學生免除“后顧之憂”,安心扎根江岸。全年采取購買、租賃、新建、改建等方式籌集配建不少于 1800 套人才公寓,按季發放貨幣化補貼。實現大學畢業生保障性住房“紅色物業”全覆蓋, 力爭 3 年內建成,打造大學畢業生保障性住房的典型樣板。
優化“三辦”服務流程 為子女入學開綠色通道
為留漢創業大學生子女送入學(園)學位,開辟入學(園)綠色通道。凡經區相關部門審定的符合留漢創業條件的大學生,其子女入學(園),按照居住地及相關政策就近協調安排相關學校(幼兒園)就讀。
優化創業生態環境,以找人才、找資金、找圈子、找技術、找平臺為核心,支持大學生創業團隊對接集聚創新創業要素。優化“三辦”服務流程,構建“落戶、安居、就業、創業+城市融合”等“4+1”辦理模塊,完善線上申請審核、查詢反饋功能,實現線上線下同步運行。集中力量打造 2 個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聯合重點企業(園區)加快籌備“ifocus 硅谷—以色列全球創新大賞”、第二屆“武漢大學生文創大賽” 等重大賽事,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組織開展天使投資評價獎勵活動,對運營良好的大學生創業團隊給予一定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