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訊 □楚天都市報記者陳倩
一副黑色半框眼鏡,精心修飾的絡腮胡,杜威是一副極具藝術氣質的打扮。
在音樂圈里,他是武漢著名重金屬樂隊“消逝的河流”的主唱。
在工作中,他是武昌殯儀館業務科科長,管理著防腐整容組、火化組、鮮花禮儀組以及設備維修組等一線業務部門。
生命的節奏,已經注入他工作的每一個步驟。
撥動琴弦的手,從不停止技藝的追求
1997年,杜威來到武昌殯儀館,他是家里第一個從事殯葬行業的人。
杜威從小就是一個特別膽大的人,喜歡探尋死亡的意義。德國歷史學家斯賓格勒的論述:“人類所有高級的思想,正是起源于對死亡所做的沉思、冥想,每一種宗教,每一種哲學,每一種科學,都是從此處出發的。”也是他后來成為入殮師的動力。
在殯儀館工作的同時,杜威還一直沒有放棄兒時的愛好。來到武昌殯儀館之前,他還和朋友們組過樂隊,隊友中就有后來成為達達樂隊主唱的著名歌手彭坦。
2002年,他和朋友組建了重金屬樂隊“消逝的河流”,白天上班,晚上他會背上吉他,和樂隊一起巡回演出。這支樂隊曾參加過國內多場音樂節,在音樂圈里很有名氣。到2013年,因為杜威在殯儀館的工作任務逐漸繁重,成家生子,最終停止了演出。
搖滾人生告一段落,但杜威在工作上的技藝追求一直沒有止步。2013年,他獲得了《國際運尸防腐整容執業資格證書》,2015年獲得高級防腐師專業能力證書,2017年在第七屆全國民政行業職業技能競賽遺體整容師職業競賽中獲三等獎。
聆聽“東方之星”隕落的安魂曲
對杜威來說,2015年“東方之星”沉船事故是他職業生涯里難以磨滅的回憶。
趕往沉船現場時,杜威一直關注著車窗外陰沉的天。溺亡遺體一旦出水,與空氣和陽光接觸,會加速腐敗,給遺體處理帶來更大困難。到第五天,天氣開始放晴,杜威一直擔心的事情終于發生了,大量遺體開始呈現“巨人觀”,處理難度越來越大。杜威說,當時他最感到害怕的是,在災難面前他做任何事情,都改變不了任何結果。
從第三天起,杜威已經出現了頭疼等癥狀,起先他以為是因為忘記帶降壓藥的原因。但到了第六天中午,另外兩個年輕入殮師也出現了頭疼的癥狀,他才想到,這是硫化氫中毒的癥狀。遺體腐敗產生的有害氣體越來越多,入殮師配備的防毒面具只能連續使用3個小時,而當時大部分人都已連續工作了10多個小時。沒有時間去醫院治療,杜威只有讓大家用喝水和曬太陽的方式,緩解中毒癥狀。
杜威回憶說,6天時間里,他真正在床上躺著的次數只有兩三次,大多數時間,只能靠在木板上打個盹。讓他感動的是,返回武漢在高速收費站集合時,志愿者跑過來,遞上了礦泉水和餅干,收費員也說:“不收費,你們辛苦了!”
工作中的他,總能彈出不一樣的音符
在武昌殯儀館,杜威是一個喜歡搞“小發明”的人。家里裝空調時工人向墻洞里打密封膠,他就動腦筋能否把類似的填充物填充到骨腔中去,遺體塑性比之前用拼接骨骼的方式更簡單,效果更好。
記者問他,既然這么喜歡嘗試新技術,有沒有考慮引進3D打印技術到遺體整形里應用?杜威說,在沿海的城市已經有這樣的應用,但是他對這個技術有自己的想法。大多數意外死亡的逝者,都是社會底層,意外死亡本身對他們的家庭就是經濟支柱的倒塌,他不希望引進一些先進但昂貴的技術,增加家屬的經濟負擔。
杜威說,作為一個入殮師,最需要的是敬畏之心,濟世情懷。他對自己最滿意的是,面對死亡,而沒有變得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