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網訊(長江日報記者祝洋 通訊員孫思)武漢市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2000家,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位于前列。4月13日,武漢企業聯合會、武漢企業家協會和武漢研究院聯合發布64萬字的《武漢企業藍皮書(2017)》。
數據顯示,武漢市民營企業數量近年以兩位數增長,到2017年年底已超過34萬戶。民企貢獻了近一半的企業稅收,其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過兩成,增長勢頭明顯。藍皮書撰寫人之一、江漢大學武漢研究院甘德安教授認為,高新技術企業的成長和產業結構的升級,推動了新民營經濟發展。
報告認為,新一輪科技革命促使新創業主體、新產業形態和新商業模式正在大量涌現,武漢新型民營創業企業實力快速增長。據測算,武漢獨角獸企業“卷皮網”3年累計增長率超過50倍。“從民營企業實力、綜合競爭力和產業結構來看,武漢民營企業的綜合競爭力與廣州、杭州等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副省級城市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調研顯示,武漢市民營創新企業100強主要分布在智能制造、電子與信息、新材料與新能源、生物制藥這四大領域,高新技術行業成為主力軍。
據了解,這是武漢企業聯合會、武漢企業家協會首次與江漢大學武漢研究院共同合作編撰出版企業藍皮書,采用多視角方法分析研究武漢企業。與去年相比,在分類中作了較大調整,將中小企業、家族企業合并為民營企業,同時增加了外資企業,《武漢企業100強》《武漢民營創新企業100強》的分析報告和榜單、武漢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分析報告都首次進入了企業藍皮書。
武漢企業聯合會、武漢企業家協會負責人表示,藍皮書系統展示了武漢企業的觀察和思考,對社會各界了解武漢企業具有現實意義。江漢大學武漢研究院院長楊衛東表示,企業是城市經濟的主體,通過研究企業才能更好地把握城市經濟命脈,藍皮書將進一步為政府和社會各界提供決策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