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手機輻射導致鼠類患癌,對人類意味著什么?
美媒稱,在為期3天的現場直播同行評審會議后,專家們斷定,兩項聯邦研究顯示,手機輻射導致雄性鼠患心臟腫瘤“證據確鑿”。
據美國石英財經網站3月30日報道,這大大改變了關于使用手機是否致癌的爭論。迄今為止,聯邦政府和手機制造商均假設手機就其本身性質而言不會致癌,因為它們發出的是非電離輻射。足夠大劑量的電離輻射——與X射線、CT掃描和核電站等有關的輻射肯定會致癌,但人們認為,非電離輻射釋放的能量不足以打破化學鍵,這意味著它無法損壞DNA,因此不會導致致癌突變。
▲美國石英財經網站報道截圖▲美國石英財經網站報道截圖
但美國國家毒物管理局的這兩項研究發現,有“確鑿證據”表明,暴露在輻射中導致雄性鼠罹患心臟腫瘤,并發現有“一些證據”表明,這會導致雄性鼠大腦內產生腫瘤。
同時,在雌性鼠的心臟中也發現了腫瘤,但未上升至具有統計學意義的程度,其結果被稱為“不確定”,換句話說,研究人員不能確定是這種輻射導致了腫瘤,下一個科學步驟將是確定這對人類意味著什么。
設計這些研究的國家毒物管理局資深毒理學家羅納德·梅爾尼克說,未來的任何研究都不可能確定無疑地得出使用手機對人類沒有風險的結論。梅爾尼克說:“我認為,未來的研究不可能提供否定(這種風險)的證據。”
他認為,藥管局應該以這些以鼠類為對象的研究為基礎提出指導意見。梅爾尼克說:“我認為,不向民眾發出指示是不負責任的。讓你的孩子與這種設備保持距離,不要將手機放在頭邊睡覺,使用有線耳機,這是這些機構現在能做的事情。”
▲如今手機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Unsplash)▲如今手機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Unsplash)
同行評審者的確曾對這項研究有些模棱兩可,例如,一些人希望研究能持續更長時間(實驗鼠暴露在輻射中的時間為兩年)、以將后來長出來的腫瘤包括在內,但小組中其他人指出,鼠類壽命越長,長出腫瘤的可能性就越大,無論是否遭受輻射,因此,排除干擾因素得出結論的難度也就越大。還有人希望研究人員更仔細地解剖實驗鼠腦部,以尋找難以找到的腫瘤。
但他們指出,科學是一個重復性過程,此項研究不是完美的,但優于迄今為止所有其他研究。
在同行評審過程中,評審者對一些證據進行了升級??偟膩碚f,同行評審者稱贊了這項研究的嚴格設計和實施。州立韋恩大學的制藥科學系主任、評審小組成員喬治·科科倫說,這項研究是“設計和實施的最高標準”,“自始至終全面而有力”。
▲手機到底安不安全?(路透社)▲手機到底安不安全?(路透社)
論文稱,關于雄性鼠,有“確鑿證據”表明,暴露在手機輻射中會增加在心臟神經周圍的結締組織中出現一種被稱為神經鞘瘤的罕見惡性腫瘤的風險。他們還發現,存在“一些證據”證明,輻射導致雄性鼠體內長出惡性神經膠質瘤——一種影響神經膠質細胞的腦癌。
還有“不確定”證據表明,輻射增加了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并導致出現表明DNA受損的證據。實驗期間雌性鼠所生的幼鼠出生體重較輕??茖W家還發現,雌性鼠的淋巴瘤發病率出現了具有統計學意義的增加,雄性鼠的肝癌發病率也有所上升。
所有這些發現都被稱為“不確定”,因為動物研究不能完全復制人使用手機的情況,例如,你不能讓老鼠拿著微型手機,或把手機放在口袋里。
但是,這兩項鼠類研究的結果與迄今為止最大規模手機輻射人類研究的結果是一致的。2011年公布結果的“Interphone”研究由13個國家的16個機構的研究人員協同進行,結果發現,最重度手機使用者更可能患神經膠質瘤——國家毒物管理局的研究在雄性鼠體內發現的也是這種腦癌。梅爾尼克說:“因此,動物數據與人類數據間存在一致性。”
▲手機輻射已被證實可能致癌。(東方IC)▲手機輻射已被證實可能致癌。(東方IC)
作為對“Interphone”報告的回應,世衛組織下屬國際癌癥研究機構2011年將手機輻射歸類為“對人類可能致癌”。
“Interphone”報告的作者依據他們的數據提出了各種問題,這項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基于對已經罹患腦癌的人進行的采訪,因此可能會受到回憶偏差之影響,從而造成很多不確定性。
但梅爾尼克說,“Interphone”研究在比較不同類型腦癌(例如腦膜瘤)的發病率時發現,在重度手機使用者中,沒有不同。他指出,如果存在回憶偏差,“為什么是這種類型、而不是另一種類型的癌癥?”
藥管局將采取下一步舉措,確定對人類構成的風險以及如何向公眾解釋這些研究成果。《新聞觀察家報》報道,藥管局科學與工程辦公室主任愛德華·馬杰里森28日說:“我們正在采取負責任的態度。我們不會對任何事情作出機械反應。”